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人驻村,情注村,同奋斗,共振兴
——池州市石台县小河镇来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周粲心得体会
文章字数:1269
  清晨六时,起个大早,满装被褥、食物等生活物品的大包小包昨晚已检查确认数遍,提下楼等车间隙,小区对面菜市场的人愈发多了,各种叫卖声、童嬉声交织一起,热闹的气息在清晨弥散开来。站立在斑驳的树影里,晨风拂面,阳光刺眼,当时我便明白,属于我的三年来田驻村生活即将开始。
  依然记得,在市财政局(国资委)党委委员、副局长程保东的带领下,从市区驱车近两个小时,我们来到了驻地——来田村。一路上丘陵起伏,山岗如波似涛,一眼望去,青青翠翠,郁郁葱葱,原生态的丘陵原野,生发出城市所没有的清新祥乐。一下车,村“两委”就热情接待了我们,办公区域已打扫一新,食宿问题也早早安排妥当。我和第七批驻村干部就驻村工作经验、持续推进驻村帮扶工作等事项进行了详细地交谈,顺利完成了轮换交接。
  初见面,来田村村容整洁、村民淳朴令人印象深刻。一转眼,两年时光悄然逝去,许多画面依然历历在目。和工作队的另外两名队员一起,我们遍访了全村14个村民组每一片土地,遍访了321户农户,对每个家庭的生产生活、收入支出、产业发展、学生上学、外出务工、帮扶保障等情况进行了解,征求听取他们对本村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村民们对工作队的到来很热情,每每都是一边招呼着进屋,一边搬凳子、泡茶水。原本自己没有多喝水的习惯,不喜欢带杯子,喝着村民们泡的自己种的茶,顿感芬芳甘冽,清香怡人。村里工作都是针线活,凡事要求细节。我常常跟自己说,下次入户要带个自己的杯子,一来可以省去村民洗杯子的麻烦,二来喝口村民家里的水再给村民倒个水,也是一种呼应村民热情、拉近村民关系的方式。
  走访过程中,听到大家谈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变化”。几年脱贫攻坚,经过政府大力帮扶,村里的居住环境、产业发展、村民精神状态等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和变化,村子实现旧貌换新颜。村民们瞧在眼里,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为了能让村里的老百姓日子变得更好,我们通过各种途径,采取了许多方式去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他们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足感。为壮大来田村富硒米产业,我多次上门为村内家庭农场开展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难题,对接市内相关单位、企业,争取相关资金技术支持。推动村集体成立“谷润”农业发展公司,通过借鉴公司制的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来运营,联系公司进行来田村“谷润”品牌lo-go、包装设计等事宜,并坚持市场化运营方式,奔赴上海、合肥、芜湖等地不断开拓市场。
  两年来,工作队累计为困难群众争取直接慰问资金7.66万元,将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百姓心坎上,利用各种渠道帮助村民销售大米、锅巴等各种农副产品超40万元。我还邀请自己身为教师的妻子暑期来村开办假期培训班,帮助学生补习功课,2年来已累计服务学生530人次,切实用爱心和行动助力留守儿童茁壮成长。平时哪家有困难,我就出现在哪里,帮群众买药送药、调解矛盾纠纷等等。通过点点滴滴的帮扶小事,拉近与群众的关系,赢得了村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拥护。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接下来的一年,我会继续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努力发挥好工作队队长的作用,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做得出色出彩!
  (本版稿件由省选派办提供)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