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真情挥洒辛勤汗水 真心助力乡村振兴
文章字数:1920

2021年 6月份,周粲同志经组织安排,从池州市财政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来到石台县小河镇来田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担任来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周粲同志带领工作队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要求,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根农村土地,深入人民群众,持续用情用心,为来田村的发展建设和村民的幸福生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驻村两年来,周粲先后获得池州市驻村调研报告一等奖、池州市选派干部“擂台比武”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夯实根基激发基层治理澎湃活力
村“两委”换届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是事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大事,也是驻村工作队员的重要使命。2021年是基层换届选举年,自来田村启动换届工作之后,周粲带领工作队按照相关要求,主动参与、广泛宣传,积极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氛围,引导群众选好自己的当家人。他在走访过程中,通过及时排查影响换届工作风险点、隐患点,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的角色。换届工作顺利完成后,新一届来田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到43岁,人员结构呈现出“年轻化、有学历、老中青结合”的良好局面,协作更加科学合理,工作运转顺畅。
班子选优配强后,基层治理的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加强。2022年,周粲通过积极争取,在小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来田村探索实施党建引领的“爱心超市”建设,通过融合石台县各基层治理先进机制,创新制定了《来田村“爱心超市”实施方案》,通过村民评议和积分兑现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集体发展和志愿服务,建设文明美丽乡村,村内互帮互助、孝老爱亲的好人好事逐渐增多,成效明显。同时,为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夜校启民智、惠民生、促振兴的作用,周粲主动充当起“乡村夜校”宣讲团成员的角色,传达党的政策,商讨产业计划,推广学习种植技术。大家围坐灯火旁,话家常、谈生产,共同规划着美好生活,小小夜校架起了党群关系“连心桥”。
实干为民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困难
群众工作无小事,周粲始终认为,驻村工作就是要走入群众当中,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真正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来到来田村后,周粲用双脚走遍了全村14个村民组的每一片土地,遍访了321户农户,每到一户都要坐一坐,了解农户家里的新变化和困难处。不到半年,周粲就对全村的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在村里无论和谁碰面了都能唠两句,甚至对村民们在外打工的后辈情况都“门儿清”,让村民们又惊又喜。
村里一位盲人党员曹雪松在县城经营一家推拿店。周粲在走访时,了解到其因不懂技术无法将自家店址上传地图App,导致很多顾客因为不识路又无法导航,耽误了很多生意,当场就拍了店面照片,编辑了店铺信息,实地上传到几家主流地图App,并与App客服进行沟通,使得“雪松中医推拿”当天晚上就上线成功。当周粲把这个消息电话告诉了曹雪松时,曹雪松在电话一头激动地不住道谢:没想到能这么快!你可帮了我大忙啊!
驻村以来,周粲已累计争取困难群众直接慰问资金7.66万元,将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百姓心坎上;跟工作队一起利用各种渠道帮助村民销售大米、锅巴等各种农副产品超过40万元;争取沟渠硬化延伸项目资金46.9万元,拓宽硬化沟渠1760米,惠及农户179户695人;邀请自己身为教师的妻子暑期来村开办假期培训班,帮助学生补习功课,2年来已累计服务学生530人次,切实用爱心和行动助力留守儿童茁壮成长。平时哪家有困难,周粲就出现在哪里,帮群众买药送药、调解矛盾纠纷等等。通过点点滴滴的帮扶小事,拉近与群众的关系,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广泛认可和拥护。
因地制宜统筹协同推进产业振兴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周粲驻村后,和村“两委”班子联合制定了《来田村2021—2024年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人居环境、基层党建、乡风文明等多个方面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为来田村3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绘制了蓝图。
为壮大来田村富硒米产业,周粲多次上门为村内家庭农场开展服务,帮助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难题,对接市内相关单位、企业,争取相关资金技术支持。推动村集体成立“谷润”农业发展公司,借鉴公司制的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开展市场化运营,奔赴上海、合肥、芜湖等地不断开拓市场,2023年,仅硒米一项,村集体预计将会增收30万元。同时,通过盘活村内箱包厂房等固定资产,运营光伏发电,加强对“飞地经济”的跟踪问效,村集体经济收入节节攀升,来田村2022年村集体收入历史性突破了50万元大关,2023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将会跃升至80万元。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周粲始终以乐观进取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基层第一线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用行动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赢得了来田村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