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淮南市大通区运泽双孢菇协会:
推进科普全面化 带动创新共发展
文章字数:1424
  “绿色是农产品的根本。”这是淮南市大通区运泽双孢菇协会领头人王献珍对每一名协会会员的嘱咐。淮南市是闻名省内外的双孢菇之乡,2015年10月24日,王献珍等人牵头成立了淮南市大通区运泽双孢菇协会。自运泽双孢菇协会成立以来,便一直秉承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通过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投入,加大与协会会员和科研所的合作力度,不仅增强了协会成员的业务和技术水平,还增强了对高档食用菌的研发能力。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运泽双孢菇协会现已在大通区上窑镇张郢村建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园区占地面积两百多亩,生产面积达20万平方米,年产双孢菇四百多万公斤,年总产值三千多万元,纯利润达四百多万元。凭借优异的成绩,协会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菌润”“志琦”系列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安徽省名牌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淮南市名牌产品”“淮南市知名商标”称号。
  整合资源推动科普事业发展
  2015年,淮南市双孢菇工程研究中心在园区成立,中心以王献珍蘑菇基地为主体,投入科研经费和设备,聘请了以知名蘑菇专家聂凡教授为首的科技研发指导小组,加强对高端食用菌的研发,并制定了《安徽省双孢菇反季节种植地方标准》,此标准于2013年被淮南市政府评为“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通过省级验收。
  此外,协会还聘请省农科院、市农委、市农科所的有关专家每年集中到园区开展2次以上培训,针对菇房的病虫害防治要点及种植技术等进行宣讲,年参训人员达300人次。
  健全组织 发挥科普基地作用
  运泽双孢菇协会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为积极贯彻国家、省市区有关科普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指示精神,把科普工作列入了协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协会专门成立了科普小组协调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协会科普小组结合实际,构建一支文化程度高、热心科教事业的科普工作队伍,打造自上而下的协会科普网络,以保证协会科普宣传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对科普宣传员加强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实际、实用、实效的科普活动,服务大通区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协会建立了展览室、画廊等科普设施,展览室常年开放,并配备专职人员宣讲,对有意种植食用菌的职工、农户,让他们实地参观考察双孢菇工厂化生产园区,学习先进经验。同时无偿向菇农传授技术,全程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协会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协会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各类科技知识培训、讲座等活动不少于3次;结合素质教育,在协会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讨农民科普教育的有效方法与手段,通过科普促进乡村振兴。
  丰富内涵 开展多样化科普活动
  协会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科普法》为准绳,紧紧围绕上级统一部署的工作重点,精心策划和实施科普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科普宣传活动。以大通区居民,特别是农民等多层次的不同人群为科普服务和健康教育对象,积极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
  在协会的大舞台上通过这些内涵丰富、寓教于乐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努力提高大通区农户科学文化素养,增强大通区农户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凝聚力、向心力。
  运泽双孢菇协会将坚持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实践,为努力提高农户的科学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王献珍表示,未来还将发挥自己的技术和规模优势,不断地将周边小规模种植户链接成可以成行稳致远“大船”,让乡亲们轻松种植,安心赚钱。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 实习记者 王甘雨)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