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知行合一 引领科学教育新发展
文章字数:1583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他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他不仅用知识启蒙了无数国人,还身体力行将无数珍贵的教育经验传承给后人。在陶先生的家乡安徽歙县建有一座安徽省行知学校,自1978年建校至今,学校一直以陶行知的“求真、生利、创造”为校训,铸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的校魂,用心施教,以爱育人,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中华职教社黄炎培优秀学校奖,中陶会实践行知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先进集体,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教育厅、人社厅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党建有力量 推动科教工作提质增效
党建是一切工作的核心,安徽省行知学校始终以党的组织建设为统领,深度融入各项管理,实现党建工作与学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行知职业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不断提炼总结“乡村中职教育行知模式”“三生三能”“三自三共”“四个自信”“四轮共转”“四方满意”等行之有效的经验。通过党建带团建活动,许多年轻的团员干部,不仅工作出色,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学校的团建工作更得广大学生喜爱。在年度全县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先进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评选中,学校第一支部被评为教育系统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三位同志被评为教育系统年度优秀党员。
而在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对党总支和各支部的党建工作精心组织,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每一次会议都遵循上级指示,精选学习内容,提炼学习要点,精简发言稿,保证实效,绝不搞形式、走过场。真正做到了党日活动促进党建发展,把党课对象扩大到全体师生。润物细无声,党风入人心,通过系列党建活动让党员们廉洁又自律,人人争做好党员。
科教有阵地 助力科普活动有声有色
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培育优秀的科技型后备人才也成为当今教育的重点任务之一。在行知学校内,建有一座“犁宫”科技馆,犁宫占地300平方米,由校内非遗教育部老师担任管理工作。科普工作开展有稳定活动经费,配备专业科普工作人员及志愿者30余人,其中非遗大师7名。在犁宫及非遗长廊中,这里设有介绍非遗教育发展历程、组织结构及师资团队、优秀毕业生的板块;设展柜展出大师名作和优秀学生作品,体现办学特色与成果;在民间传统工艺实训基地可以进行实操训练,由各专业大师担任导师,非遗成品在实训教室中进行展示。
此外,学校积极利用每年的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职教周、行知周等时间节点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如牵头举办每年一度的黄山市“指尖上的中国”非遗业技能大赛,包括歙砚雕刻、徽墨制作、徽州砖雕、徽州木雕、徽派家具、徽州竹雕、传统书画等10余个非遗赛项;2022年举办歙县首届“行知杯”中小学非遗创新创意作品大赛,歙县中小学师生积极参赛,推进非遗科普活动开展,其优秀作品陈列于犁宫展厅内;常年接待中小学生来校内进行研学活动,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来学校参观学习30多批次。同时,为了扩大科普知识的传播面,学校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科普活动,面向在校师生、校友、校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开展科普宣传,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
活动有心意,宣传有力度,科普有创意,通过各类活动的举行,安徽省行知学校为展示徽派雕刻技艺和宣传非遗文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不仅提升了公众传承非遗文化的知名度与公众参与度,同时也彰显了作为国家首批中职示范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科普和传承非遗的努力和成就。接下来,学校将继续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建设高质量职教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