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研究发现:一早一晚是控压漏洞
文章字数:1350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长期以来适应环境的结果。伴随作息节律,人体许多生命指征也呈现周期变化,血压就是其中之一,主要表现为晚上血压偏低、白天偏高。但不少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失调,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研究发现,我国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尤其是夜间和清晨血压的控制率较低,研究作者引用“亚洲高血压管理七项行动方案”称,高风险患者的第一目标是降低晨起家庭血压,第二目标则为降低夜间血压。
  该研究纳入了4088例患者,他们于2018年6月~2022年12月在全国77家医院治疗高血压,平均年龄58.2岁。研究显示,按动态血压监测诊断高血压标准,即24小时血压大于等于130/80毫米汞柱、白天和清晨血压大于等于135/85毫米汞柱、夜间血压大于等于120/70毫米汞柱,仅21%的患者将24小时血压控制良好,清晨和夜间血压控制率较低,分别为34.1%和27.6%。
  研究作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医师李明轩介绍,该研究发现,影响动态血压的因素包括性别、体重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其中,男性、超重和肥胖、血脂增高,与24小时血压控制不良有关。另外,动态血压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可能还有:年龄、吸烟、合并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慢性肾病等。清晨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控制不佳方面,除上述危险因素,可能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激活、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异常、高盐摄入、昼夜节律紊乱、睡眠障碍等因素有关。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一早一晚”血压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不少患者高血压控制不佳,经常调药,虽然可能白天测血压显示正常,但凌晨起夜或清晨排尿时发生急性心梗。另外,还有部分患者在清晨血压升高后,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发生脑卒中。
  相较清晨血压,患者在夜间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更难被察觉,但危险不容小觑。若长期承受夜间高血压负荷,没能及时发现并药物干预,不仅会对心脑血管构成损伤,也可能导致脏器损伤。
  专家表示,24小时动态血压是目前诊断高血压、评估血压控制情况的“金标准”,“一早一晚”血压管理的前提应是规范监测动态血压;血压值与测量时间、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保持血压动态稳定可从三方面入手。
  定期评估血压及靶器官损伤 目前关于动态血压的降压靶目标值证据仍不充分,建议在结合患者评估情况的基础上,采用长效药物、足剂量药物、联合治疗等策略,达到24小时血压控制目标。
   遵循个体化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炳辰表示,对65~8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一般降压目标值为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可以耐受,理想目标值为130/80毫米汞柱以下;但对于80岁以上高龄老人,目标值可定为150/90毫米汞柱以下。此外,对于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或尿毒症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越多,控压目标值越严格,建议将130/80毫米汞柱以下作为首选的理想目标值,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少盐富钾饮食,保持理想体重 每天盐摄入量应小于5克,少用盐及酱油等含钠高的调味品。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必要时应用戒烟药物减少戒断症状;酒精摄入方面,男性每天要少于25克,女性则要少于15克。高血压患者的体重指数应保持在20~23.9,腰围男性小于90厘米、女性小于85厘米。此外,保证6~8小时充足的夜间睡眠,并改善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也十分重要。 (卞磊)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