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马宗新:守护种子“芯”愿
文章字数:1369
在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发中心的办公室走廊里,整齐摆放着品类多样的果蔬种子,这些外表不算“出众”的种子,却都是园艺研发中心主任马宗新的“宝贝”。“科研本来就是个漫长积累的过程,我和这些种苗打了半辈子交道,为的就是能够培育出更优更好的果蔬品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咱们的农民致富增收‘闯’出新路子。”自1998年至今,马宗新瞄准阜阳市农业“卡脖子”的关键问题进行科技研发,在区域内8个县市区推广应用农业“四新”技术,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创新之花”,做扎根大地的实干者。
情系三农 致力于成果转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就能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因此,培育良种是改善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经常同土地打交道,与农民做朋友,马宗新迄今共培育了17个园艺作物新品种并推广示范应用,致力于开发草莓、芦蒿、马泡瓜、香椿等特色作物,成效显著。此外,他还研发推广应用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农作物脱毒快繁技术”获得2014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该技术先后在草莓、甘薯、马铃薯等作物上应用,累计推广120万亩,解决了三种作物的病毒危害问题,平均提高农户种植产量23%以上。
自2014年被上级选派为科技三区人才以来,马宗新以服务三农,振兴农业,致力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为己任,大胆创新,努力工作,为民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2017-2018年,马宗新作为科技特派员选派到颍泉区闻集镇政府,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种苗脱毒技术、土壤基质消毒、工厂化穴盘育苗,解决了当地草莓土壤重茬病害问题。
2020年,马宗新又受到阜南县新村镇党委政府的邀请,就新村镇芦蒿产业发展,先后多次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在马宗新的帮扶下,新村芦蒿已成为当地地标产品,种植面积达1.5万-1.7万亩,带动当地村民从事芦蒿产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优异的科研成果让他先后荣获“阜阳市优秀科技特派员”“阜阳市第十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阜阳市第三批领军创新创业人才”“阜阳市特色作物推广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以身作则 开展农业知识科普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热爱农村,总想为农业做一点事情,将最好的农业科技成果奉献给大家。”基于对农业的热爱,马宗新长期致力于农业科普工作,先后与阜阳三中、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农业学校等单位联合培养人才,开展农业知识讲座,主讲组织培养技术、蔬菜栽培学等内容。同时积极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培养农业技术人员,近5年来,他先后培训人员12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科技下乡300余次,解决农业技术难题100余个。由于在科学普及、知识传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21年,淮海科技奖励委员会授予他“科普典范奖”荣誉称号。由于在安徽省园艺学领域的特殊贡献,2014和2022年,安徽省园艺学会授予他“安徽省园艺科技奖”“安徽省园艺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23年他被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享受“阜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在的农业已经完全跨越了以前农民完全‘靠天收’的生产模式,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务农,当起了‘新农人’,我感到很欣慰,觉得自己的努力和辛苦没有白费。”近年来,马宗新带领团队在省内多地进行调研,创新开发了“鱼菜种养结合”“光伏+农业”等技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科技强农,创新圆梦,马宗新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选择不断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育好中国种,种好中国粮。 (全媒体记者 李伟 黄文静)
情系三农 致力于成果转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就能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因此,培育良种是改善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经常同土地打交道,与农民做朋友,马宗新迄今共培育了17个园艺作物新品种并推广示范应用,致力于开发草莓、芦蒿、马泡瓜、香椿等特色作物,成效显著。此外,他还研发推广应用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农作物脱毒快繁技术”获得2014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该技术先后在草莓、甘薯、马铃薯等作物上应用,累计推广120万亩,解决了三种作物的病毒危害问题,平均提高农户种植产量23%以上。
自2014年被上级选派为科技三区人才以来,马宗新以服务三农,振兴农业,致力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为己任,大胆创新,努力工作,为民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2017-2018年,马宗新作为科技特派员选派到颍泉区闻集镇政府,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种苗脱毒技术、土壤基质消毒、工厂化穴盘育苗,解决了当地草莓土壤重茬病害问题。
2020年,马宗新又受到阜南县新村镇党委政府的邀请,就新村镇芦蒿产业发展,先后多次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在马宗新的帮扶下,新村芦蒿已成为当地地标产品,种植面积达1.5万-1.7万亩,带动当地村民从事芦蒿产业,人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优异的科研成果让他先后荣获“阜阳市优秀科技特派员”“阜阳市第十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阜阳市第三批领军创新创业人才”“阜阳市特色作物推广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以身作则 开展农业知识科普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热爱农村,总想为农业做一点事情,将最好的农业科技成果奉献给大家。”基于对农业的热爱,马宗新长期致力于农业科普工作,先后与阜阳三中、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农业学校等单位联合培养人才,开展农业知识讲座,主讲组织培养技术、蔬菜栽培学等内容。同时积极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培养农业技术人员,近5年来,他先后培训人员12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科技下乡300余次,解决农业技术难题100余个。由于在科学普及、知识传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21年,淮海科技奖励委员会授予他“科普典范奖”荣誉称号。由于在安徽省园艺学领域的特殊贡献,2014和2022年,安徽省园艺学会授予他“安徽省园艺科技奖”“安徽省园艺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23年他被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享受“阜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在的农业已经完全跨越了以前农民完全‘靠天收’的生产模式,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务农,当起了‘新农人’,我感到很欣慰,觉得自己的努力和辛苦没有白费。”近年来,马宗新带领团队在省内多地进行调研,创新开发了“鱼菜种养结合”“光伏+农业”等技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科技强农,创新圆梦,马宗新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选择不断开拓进取,攻坚克难,育好中国种,种好中国粮。 (全媒体记者 李伟 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