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秸秆变肉”助力“皖牛”腾飞
文章字数:1258
7月14日,在位于利辛县望疃镇的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一座占地330多亩的全新牛场正在火速建设,预计7月底存栏量就将达到1万头。就在一周前,“秸秆变肉”工程暨利辛县十万头肉牛养殖现场推进会在望疃镇召开,当天启动实施的1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3.43亿元,养殖肉牛规模达10万头。据悉,我省正谋划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大力气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
今年以来,为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要求,扎实推进“秸秆变肉”工程,利辛县提出“种好粮、养好牛、做好菜”的“双30”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力争3至5年,实现粮食产量30亿斤、肉牛出栏30万头,建设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围绕这一目标,利辛县出台了《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并在全省率先出台激励肉牛养殖的十条政策。“我们设立了2亿元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预留设施农用地12374亩,确保肉牛产业发展用地保障,还建立‘赛牛’机制,促进肉牛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利辛县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该县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通过培育、招引大型肉牛养殖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全方位培育发展家庭牧场、养殖企业、养殖小区,形成小规模养殖与规模化养殖协调发展格局。同时,深化肉牛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利辛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丰富的秸秆资源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据统计,利辛县现有耕地面积21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63.03万亩,午季秸秆产量70万吨;玉米种植140万亩、秋季玉米秸秆产量140万吨,如全部转化青贮饲料达到350万吨,全年的秸秆可满足70万头肉牛采食。依据该县规划,利辛县今年可实现肉牛出栏量10万头、存栏1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饲料化利用秸秆50万吨。到2027年,利辛将力争实现肉牛出栏量30万头、存栏4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元,饲料化利用秸秆150万吨。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安徽作为农业大省,每年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近4800万吨左右,畜禽养殖废弃物总量5600万吨左右。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安徽持续推动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秸秆利用率达9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此基础上,安徽正在深入谋划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助力农业强省建设。就在上个月,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了安徽省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专家论证会,来自省内外肉牛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对安徽肉牛发展的思路、目标、主要举措等深入研讨论证,为实现“皖牛”腾飞提出针对性建议。
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展草食畜牧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重要论述的有力举措,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肉牛产业目前正处于“政策向好、市场亟需、产业发力”的战略窗口期。发展肉牛,安徽有传统、有优势、有潜力,将借鉴吉林等地有益经验,结合安徽实际,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 (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 张玉芳)
今年以来,为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要求,扎实推进“秸秆变肉”工程,利辛县提出“种好粮、养好牛、做好菜”的“双30”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力争3至5年,实现粮食产量30亿斤、肉牛出栏30万头,建设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围绕这一目标,利辛县出台了《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规划》,并在全省率先出台激励肉牛养殖的十条政策。“我们设立了2亿元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预留设施农用地12374亩,确保肉牛产业发展用地保障,还建立‘赛牛’机制,促进肉牛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利辛县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该县着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通过培育、招引大型肉牛养殖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全方位培育发展家庭牧场、养殖企业、养殖小区,形成小规模养殖与规模化养殖协调发展格局。同时,深化肉牛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利辛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丰富的秸秆资源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据统计,利辛县现有耕地面积21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63.03万亩,午季秸秆产量70万吨;玉米种植140万亩、秋季玉米秸秆产量140万吨,如全部转化青贮饲料达到350万吨,全年的秸秆可满足70万头肉牛采食。依据该县规划,利辛县今年可实现肉牛出栏量10万头、存栏1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饲料化利用秸秆50万吨。到2027年,利辛将力争实现肉牛出栏量30万头、存栏4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元,饲料化利用秸秆150万吨。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安徽作为农业大省,每年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近4800万吨左右,畜禽养殖废弃物总量5600万吨左右。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安徽持续推动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秸秆利用率达9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此基础上,安徽正在深入谋划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助力农业强省建设。就在上个月,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了安徽省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专家论证会,来自省内外肉牛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对安徽肉牛发展的思路、目标、主要举措等深入研讨论证,为实现“皖牛”腾飞提出针对性建议。
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展草食畜牧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重要论述的有力举措,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肉牛产业目前正处于“政策向好、市场亟需、产业发力”的战略窗口期。发展肉牛,安徽有传统、有优势、有潜力,将借鉴吉林等地有益经验,结合安徽实际,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 (安徽日报农村版记者 张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