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中医辨证治肝病
文章字数:773
  熟悉中医的人都知道“春季宜养肝”,其实,养肝是四季都要兼顾的健康功课。“夏季湿气较重,尤其对于一些肝病患者,更要注重调养肝脏。”为此,全国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徐春军教授分享了他的治肝经验。
  过去提起肝病,人们往往会想到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但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肝病的新疾病谱出现了。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酒精肝、脂肪肝等非传染性肝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患病人数远超感染性肝病患者。过度酗酒、暴饮暴食、作息混乱、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习惯,正慢慢“啃噬”着肝脏健康。
  酒精肝 酒精肝是指因长期过量饮酒而引起的肝脏损害。“从中医角度看,引起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点。”徐春军说,第一,酒为湿热毒邪,酒精摄入过多,湿热蕴积体内就会发为“酒伤”。第二,个体化差异。有些患者对酒精代谢能力较差,“酒毒为病之始,痰瘀为病之形,正虚为病之根本。”治疗酒精肝,徐春军主张活血祛瘀、化气行水,同时兼顾扶正之法。“当然,酒精性肝病的治疗首先要祛除病因,也就是要严格戒酒。”
  脂肪肝 脂肪肝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徐春军看来,脂肪肝是“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医没有“脂肪肝”一词,但根据其病理表现,可归属于“肝癖”范畴,“肝癖”以肝气失疏、脾失健运、痰浊瘀积于肝、瘀血内结为主要病机,以胁胀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相较酒精肝,脂肪肝病因复杂,主要与饮食结构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导致湿热内生或湿聚成痰,阻滞经络,使气郁不行,血瘀阻络,水湿停留,从而发生一系列相应证候。脂肪肝的治疗需结合肝脏疾病的具体特征有所侧重,比如有些患者前期多“内湿”,舌苔表现为“白苔”,随着病情进展,湿热加重,舌苔变得厚腻,会出现“黄苔”。临床治疗的总原则是疏肝健脾、行气化痰、活血化瘀。
  (李珍玉)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