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高考雨纷纷
陕西·高凤香
文章字数:1979
  雨水中,一群群考生站着,等待铃声。楼前是伞的海洋,缤纷着月季花的色彩。水花沿着伞檐四围持续不断地下落,形成柱状的水帘,笼了孩子们单薄的身影。他们冷吗?他们紧张吗?他们信心十足吗?
  园子里的花蕾吮吸清凉的雨露,做阳光下绽放的梦。开盛的花儿散逸了芬芳的气息,花瓣一片一片给雨水冲落,飘入淤泥,一会便消失了清丽的影儿,魂飞云外。
  这群孩子们,他们是满园的花苞,只待试卷袋一打开,阳光就在他们的笔尖浮动,一朵又一朵花儿在笔尖怒放,此起彼伏的声音,即使远在天涯,你也能听得到。
  他们是一颗颗饱满的籽粒,被父母播种人世间。父母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他们落地的土壤。肥沃还是瘠薄,他们没有权利选择。哪种土壤都能长出嫩绿的芽儿,虽然芽儿的内质会有所不同,但迎着阳光生长的心态是共通的。就像这满园的草,贪恋着丽日晴空,追逐着和暖的东风,即使再努力,它们生命的高度极限,也无法超越道旁的法桐,甚或一丛灌木。寒冬到来时,它们也免不了消亡的命运。可是,在草的眼睛里,你看不到一丝悲伤的泪水。待到春来,它们依然蓬勃地挺起脊梁,摇曳一季春风,逗玩一季春雨,萌生出草家族青翠欲滴铺天盖地的独特风景。
  草有草的生存哲学,花有花的开放哲学,大树有大树高耸入云端的孤寒哲学。所以,孩子们,不管你们生长的环境多么恶劣,多么优越,你们都是这人世间的唯一,是谁也不能取代的未成品。迈过这道门槛,你们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存土壤,把根深深扎下去,汲取土壤里的养分,长出强健的骨骼,长出铁一样有力的臂膀,长出宽阔厚实的胸膛,长出一颗圆滚滚硬朗朗的脑袋,融会千百年来的人类智慧,屹立于天地之间,既能呼风也能唤雨,既能披荆也能斩棘,既能趟小河也能穿越摇摇晃晃的锁链桥。
  多少年了,我一直在监考别人的孩子。今天,我的孩子被别人监考。我熟知考试的每一道程序,考场的每一个细节。我脑海中烙印着无数个学子答卷的神态。有些孩子从头做到尾,笔尖不曾停留一分钟,写过的试卷满满的,没有一个缺空。有些孩子整张试卷写了寥寥几个字,150分钟,傻呆呆地看旁边的同学奋笔疾书,听满考场沙沙的笔尖划过试卷的声音,真的不知他们是何种心情?也许后悔曾经的顽劣,肆意的放松,也许麻木得想放下试卷走出考场。没有人能让时光倒流,高考是一味警示的苦药,喝下去,他们会清醒,会崛起,会重新再来,会给自己的学业生涯重新定位。
  教过一个男孩子,三年,他一直没有用心学习过,整日沉迷网络。给他做工作,他的理由比我还充分,说什么大学生无法就业,还不如早早去打工,省得花父母那么多钱,一辈子也挣不回来。三年后,当他找到我要复读时,羞愧地低下高昂了三年的头颅,往日的伶牙俐齿给可怜的一点高考分数击得粉碎,木讷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好在,复读那一年,他收回浪荡的心,奋起直追,终于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转档案时,他找到我,给我深深鞠了一躬,转身飞也似的跑出校园。
  我能想象到,今天的考场上,依然有无数个这样执迷不悟的孩子。但是,两天考试一定会让他们觉醒的。这是对无知懵懂的一次强有力的撞击,是一次人生的淬火熔炼。他们走出考场,只要能幡然醒悟,即使没有考上大学,也会成熟起来,对人生对社会形成一种全新的认知。
  昨天,有个孩子给我发短信说,老师,我的书还没有看完,明天就要考试了,我好紧张。看到学生的着急,我忽然想起他们这三年读书的情况。如果,他们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之于读书,那么,高中阶段这么几本书,怎么够他们读呢?可是,孩子们总觉得时间还长。玩到极致时,你提醒他们,三年后还要高考。他们说,老师,急什么,还有三年呢。他们通宵上网时,你批评他们,他们说,老师,急什么,还有三个月呢。对呀,急什么,他们还年轻,没有时间概念上的危机感,随意挥霍自己美丽的春光。书是什么,公式是什么,是桎梏青春的黑色镣铐。他们要卸了这镣铐,肆无忌惮地舞,一直舞到高中光阴的尽头。面对这人生的大考,忽然着急了。此刻,着急有什么用呢?我不敢打击发短信的学生,我给他们解释说,你没看完的,考试一定不会在那里出题。这样一想,心态就好了,说不定还能超常发挥呢。孩子听到我这样说,开心地笑了。我也笑着,但我笑得很辛酸。
  那些能顺畅做完考题的学生,他们无悔自己的青春。他们不只读完所有的高中课本,还能顺着课本延伸开去,博览群书,汲取课本外的智慧。所以,在考场上,面对一张张考卷,一道道难题,他们一定能应付自如。用墨香的字迹串缀起一个飞翔的梦,像鹰,飞向高远的蓝天,即便天空阴云密布,他们也一定能找到飞翔的航线,飞下去,直至人生的巅峰,那里有常人难以洞察的奇伟瑰怪之景。
  窗外,雨下得累了,停下了疲惫的脚步。休息,休息会儿。孩子们就要出考场了,让他们清清爽爽地走进芬芳的花木园,舒展一下木然的筋骨,对着满枝头的露汁,深深地呼一口气,再深深地吸一口气,让所有的紧张与疲惫融进氤氲着花香的水雾,袅袅散去…… (作者系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作协主席)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