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百亿江淮粮仓的“科技范”
文章字数:820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作为农业大市、粮食大市和闻名全国的“百亿江淮粮仓”,阜阳市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去年秋种以来,以科技赋能生产,多措并举保障小麦稳产增产。据农业部门预计,今年该市小麦平均亩产522公斤,同比增加10公斤;总产400.7万吨,同比增加4.2万吨。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7万台、各类拖拉机10万台、配套农机具20万台(套),保障小麦及时抢收、颗粒归仓。
  在阜阳市农科院小麦试验田里,灌浆期的“阜航麦1号”小麦长势茁壮。“‘阜航麦1号’是我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矮杆、大穗、抗病性好、丰产性突出等优点。”市农科院小麦研发中心主任冯家春介绍,去年该品种小麦亩产达811.29公斤,当年秋种,在我省及河南、江苏累计推广40万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该市坚持以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应用行动为抓手,努力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通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品种创新,同时组建新世纪农科院、南农大阜阳研究院、皖北(阜阳)生物育种研究院、小麦抗赤霉病研究院等农业育种创新平台,培育通过国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5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6%。建立小麦等种子生产基地18万亩,小麦种子自繁自供率达90%以上,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建成优质专用小麦单品种万亩示范片200个。以机械强农为抓手,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5%。
  与此同时,阜阳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集中力量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通过持续提升农业基础条件,大力开展“大托管”服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经营水平。目前,全市已开展“大托管”436万亩,其中小麦全程社会化“大托管”216万亩。
  良技良法,是小麦增产的法宝。在粮食生产中,该市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技农艺融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精量半精量播种、免耕直播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引导农户标准化生产种植,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3.6%。
  (徐立成 陈帅帅)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