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有温度的ICU——镇痛镇静,不多不少,适度最好
文章字数:1701
ICU患者因自身严重疾病,环境因素如灯光长明、昼夜不分、各种噪音(机器声、报警声、呼喊声等),睡眠被剥夺,隐匿性疼痛如气管插管及其他各种插管、长时间卧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对死亡的恐惧,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等,遭受着痛苦的折磨,甚至有患者因为“无助与恐惧”而躁动挣扎,危及其生命安全。而镇静镇痛治疗措施的出现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象。
1.概念
重症医学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在于为病情极其严重的非终末期患者提供全面的生命支持,尽可能挽救或延长其生命,最大程度提高或保持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但我们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注意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与恐惧感,使患者不感知、不注意、不记忆或者遗忘其在危重阶段的各种痛苦,避免这些痛苦及其所引发的焦虑和躁动增加各器官的代谢负担,加重患者的病情或影响其接受治疗。因此,临床上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即镇痛镇静治疗,并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了ICU患者的基本治疗内容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应用镇痛镇静类药物消除患者疼痛,并改善其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诱导其顺行性遗忘的治疗手段。
2.镇痛镇静优缺点
2.1镇痛镇静的优点
一般来说,给予ICU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优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镇痛镇静能够有效消除或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以及不适感。其次,帮助和改善睡眠,有效减少或消除患者焦虑、激动等不良情绪,改善谵妄等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因剧烈疼痛而出现挣扎等无意识行为影响治疗。除此之外,此治疗措施还能够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患者在ICU治疗期间的病痛记忆。最后,镇痛镇静治疗还能够有效降低其代谢率以及耗氧量,使其机体组织的氧气耗费需求变化能够适应机体受损后的氧气输送状况,保护器官功能,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意义。
2.2镇痛镇静的缺点
虽然对ICU患者给予镇痛镇静具有一定好处,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血容量或交感兴奋性升高的患者,镇痛镇静治疗容易引发低血压;多种镇痛镇静药物都可以产生呼吸抑制,深度镇静还可以导致患者咳嗽和排痰能力减弱,影响呼吸功能恢复和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增加肺部感染机会;阿片类镇痛药物可抑制肠道蠕动导致便秘和腹胀;镇痛镇静后患者自主活动减少,加之疼痛感觉变弱,会引起患者较长时间维持于某一体位,继而容易造成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ICU医生在给予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时还需考虑药物对患者病情的影响,采取对应措施:镇痛镇静治疗期间应进行循环功能监测;密切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及幅度,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及时调整为浅镇静;配合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联合应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和新型阿片类制剂等措施能减少便秘和腹胀;对于接受镇痛镇静治疗的重症患者应采取变换体位、早期活动等方式以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3.ICU镇痛镇静常见药物
阿片类药物为强效中枢镇痛剂之一,具有镇痛效果强、起效快、可调性强等优点,是ICU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基本药物,ICU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目前镇静治疗的基本药物为苯二氮类和丙泊酚。右美托咪定通过拮抗中枢及外周儿茶酚胺的作用,兼具轻度镇静和镇痛效果。
4.ICU镇痛镇静的实施
从最早于1995年发布镇静治疗指南到2000年代初引入了“镇痛”的概念,到2016年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镇静镇痛治疗理念——eCASH概念。2018年《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推荐在ICU通过改善患者环境、降低噪音、集中进行护理及医疗干预、减少夜间声光刺激等策略,促进睡眠,保护患者睡眠周期;推荐在镇静治疗的同时或之前给予镇痛治疗,并对镇痛效果进行密切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推荐ICU患者应根据器官功能状态个体化选择镇静深度,实施目标指导的镇静策略;推荐根据镇静状态的评估结果随时调整镇静深度,对于深度镇静患者宜实施每日镇静中断。在过去20多年,ICU镇痛镇静临床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镇静镇痛,到镇痛优先,到实施早期舒适化,使用镇痛、最小化镇静、最大化的人文关怀。ICU人努力让治疗变得更有温度。
ICU患者承受着疾病的痛苦、环境的干扰、对未来命运的无助及恐惧,但镇痛镇静治疗以患者为本、舒适为先、最小镇静、最大关怀能让患者感受到有温度的ICU。(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周斌)
1.概念
重症医学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在于为病情极其严重的非终末期患者提供全面的生命支持,尽可能挽救或延长其生命,最大程度提高或保持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但我们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注意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与恐惧感,使患者不感知、不注意、不记忆或者遗忘其在危重阶段的各种痛苦,避免这些痛苦及其所引发的焦虑和躁动增加各器官的代谢负担,加重患者的病情或影响其接受治疗。因此,临床上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即镇痛镇静治疗,并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了ICU患者的基本治疗内容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应用镇痛镇静类药物消除患者疼痛,并改善其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诱导其顺行性遗忘的治疗手段。
2.镇痛镇静优缺点
2.1镇痛镇静的优点
一般来说,给予ICU患者镇静镇痛治疗的优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镇痛镇静能够有效消除或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以及不适感。其次,帮助和改善睡眠,有效减少或消除患者焦虑、激动等不良情绪,改善谵妄等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因剧烈疼痛而出现挣扎等无意识行为影响治疗。除此之外,此治疗措施还能够诱导遗忘,减少或消除患者在ICU治疗期间的病痛记忆。最后,镇痛镇静治疗还能够有效降低其代谢率以及耗氧量,使其机体组织的氧气耗费需求变化能够适应机体受损后的氧气输送状况,保护器官功能,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意义。
2.2镇痛镇静的缺点
虽然对ICU患者给予镇痛镇静具有一定好处,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血容量或交感兴奋性升高的患者,镇痛镇静治疗容易引发低血压;多种镇痛镇静药物都可以产生呼吸抑制,深度镇静还可以导致患者咳嗽和排痰能力减弱,影响呼吸功能恢复和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增加肺部感染机会;阿片类镇痛药物可抑制肠道蠕动导致便秘和腹胀;镇痛镇静后患者自主活动减少,加之疼痛感觉变弱,会引起患者较长时间维持于某一体位,继而容易造成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ICU医生在给予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时还需考虑药物对患者病情的影响,采取对应措施:镇痛镇静治疗期间应进行循环功能监测;密切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及幅度,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及时调整为浅镇静;配合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联合应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和新型阿片类制剂等措施能减少便秘和腹胀;对于接受镇痛镇静治疗的重症患者应采取变换体位、早期活动等方式以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3.ICU镇痛镇静常见药物
阿片类药物为强效中枢镇痛剂之一,具有镇痛效果强、起效快、可调性强等优点,是ICU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基本药物,ICU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目前镇静治疗的基本药物为苯二氮类和丙泊酚。右美托咪定通过拮抗中枢及外周儿茶酚胺的作用,兼具轻度镇静和镇痛效果。
4.ICU镇痛镇静的实施
从最早于1995年发布镇静治疗指南到2000年代初引入了“镇痛”的概念,到2016年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镇静镇痛治疗理念——eCASH概念。2018年《中国成人ICU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推荐在ICU通过改善患者环境、降低噪音、集中进行护理及医疗干预、减少夜间声光刺激等策略,促进睡眠,保护患者睡眠周期;推荐在镇静治疗的同时或之前给予镇痛治疗,并对镇痛效果进行密切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推荐ICU患者应根据器官功能状态个体化选择镇静深度,实施目标指导的镇静策略;推荐根据镇静状态的评估结果随时调整镇静深度,对于深度镇静患者宜实施每日镇静中断。在过去20多年,ICU镇痛镇静临床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镇静镇痛,到镇痛优先,到实施早期舒适化,使用镇痛、最小化镇静、最大化的人文关怀。ICU人努力让治疗变得更有温度。
ICU患者承受着疾病的痛苦、环境的干扰、对未来命运的无助及恐惧,但镇痛镇静治疗以患者为本、舒适为先、最小镇静、最大关怀能让患者感受到有温度的ICU。(亳州市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