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朱明刚
时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骆琳(中)来宿州市调研。
省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吴良斯(左一)来砀山调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宿州市供销合作社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
宿州市埇桥区供销社符离镇李桥为农服务中心测土配方肥生产线。
宿州市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化为农服务。
宿州市供销社控股企业宿州农博馆投资建设的“徽采云乡村振兴宿州馆”。
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供销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做到为农、务农、姓农。
过去五年,宿州市供销社系统在宿州市委、市政府和省供销社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激发经济增长“主引擎”
五年来,宿州市供销社系统企业经济指标稳
步提升。重视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加强资源整合,抓好项目推进,开拓新型业务,经营活力逐步增强,经济实力明显提高,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益显著增长。2017年—2022年,宿州市供销系统企业实现销售总额从144.1亿元增至370.6亿元;实现所有者权益从8.74亿元增至10.05亿元;实现资产总额从17.45亿元增至19.89亿元;实现社会贡献额从2.50亿元增至2.89亿元,主要指标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五年间,宿州市供销社被国家人社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连续两年在宿州市岗位目标责任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在全省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位居全省前列。埇桥区社连续两年在省社县区综合业绩考核中,获评县级优胜单位。
蓄足深化改革“主动力”
五年来,宿州市各级供销社坚持改革至上,积极稳妥推进综合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收官态势良好。在“三会”制度建设方面,2017年10月宿州市供销社“三会”制度正式建立,2020年县级社“三会”制度建设全部顺利完成,埇桥区村级供销社等一批基层社也健全“三会”制度。在系统内联合合作方面,宿州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和萧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在全省率先成立并有效发挥作用。在本级社有资产管理方面,成立了宿州市合众商贸供销有限责任公司和宿州市供销
社资产管理委员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和完善社有资产管理办法,强化社有资产监管,对直属企业的债权债务进行梳理,将其剩余资产进行整合,实行了统一管理,社有资产运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2018年,宿州市供销社荣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先进单位”称号,是全省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市级社。五年间,全国总社领导骆琳、佟宝君等先后来宿调研指导工作。
宿州市供销社始终坚持把社有企业改革发展作为践行宗旨的重要载体和重中之重,推动社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资源整合、股权联合、业务融合,提升合作社整体竞争力。通过社有资产作价入股、吸引社会资本入股等方式,对一批传统骨干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部分企业优质资产和同类业务进行整合重组,推进强强联合,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做强做大;对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企业依法实施破产、歇业、转让、招租和托管。泗县针对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合作,吸收基层供销合作社闲散资金整合使用,进一步拓展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及信用合作广度和深度,在企业创收和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系统拥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社有企业74家,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家。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壮大,成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打造为农服务“主体系”
五年来,宿州市供销社系统始终坚持为农务农姓农,坚持面向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产生活,不断优化创新为农服务供给,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加、储、销社会化全程服务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绿色生态发展。
近年来,宿州市在土地托管方面涌现出了一批典型企业,如埇桥区的意利达供销社、萧县的福瑞泽供销社、宿马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等等。目前,宿州市土地托管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托管区域由本地区向跨区域拓展,托管的内容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延伸。截至2022年底,宿州市供销社系统开展土地全托管面积达70.5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410万亩次,建设规模化的区域为农服务中心67个,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夯实为民服务“主阵地”
五年来,宿州市供销社始终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发展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和行业协会,强化为农服务阵地建设。在推进综合改革进程中,创新并推行“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成功创办一批村级供销社,形成具有宿州市特色的“宿州经验”。萧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先进模
式受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肯定批示;埇桥区以“党委政府主导型”为主要特色和手段,大力发展村级供销社;灵璧县通过强化服务指导、社有企业带动、联合合作等途径,逐步将已承包或租赁的经营网点通过股权投资、开放办社等方式纳入供销社经营服务范围;泗县以合作制和互相参股形式,创办村级供销社,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更为系统的生产生活服务。五年来,全市共建成基层社260个,其中村级社160家,位居全省前列。农村综合服务社754个,农民合作社221个,入社社员5.3万余人,带动农户2.55万余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全市新建标准村级综合服务社87家,四星级综合服务社66家,五星级综合服务社35家。
始终坚持深耕流通服务,持续深入实施“新网工程”和“互联网+供销社”行动计划,建网织络,优化布局,促进了系统上下贯通、资源整合,实现了联合合作。埇桥区供销社改造升级乡镇配送节点,延伸农村终端网点功能,逐步打造区、镇、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2022年度作为试点被列入全国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培育名单。灵璧县供销社加强与各类快递龙头企业联合合作,提升快递中转分拨和快递运销功能。砀山县将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与电商有机融合,在县城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和连锁超市。五年来,全系统培育“新网工程”项目17个,累计获得各级财政专项资金2258万元,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资金使用监管,促进了系统上下贯通、资源整合,实现了联合合作。截至2022年底,通过开放办社和战略合作等形式,宿州市新建或改造乡镇综合超市23家,县域集采集配物流中心9家,村级综合服务社1565家,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6家。全系统各类经营服务网点发展到3012个,覆盖全市95%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宿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宿州市供销社抽调专人驻村入点,捐资赠物扶贫扶志,培植项目,发展产业,增强后劲,助力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各项工作,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和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级供销社积极开展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项目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等,扶贫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广大贫困农户的普遍认可。灵璧等地供销社通过“以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方式,发展种养殖基地,带动贫困户就业,切实提高了当地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受到主流媒体关注。截至2022年底,全系统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吸收6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社员,带动贫困户增收。全系统共上架“832”扶贫采购平台商品1107件,累计销售额达6810万元。派驻扶贫干部5人次,推动系统扶贫工作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深入开展。
营造实干笃行“总基调”
五年来,宿州市供销社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持之以恒强化理论武装;重视加强思想建设,扎实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推动党性教育走深走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供销干部队伍;支持监事会发挥作用,监事会在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内部监督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更加突出;支持派驻纪检组开展工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委实施细则,认真抓好审计、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健全规章制度,强化执纪问责。党对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回望过去,宿州市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供销社在深化综合改革中找准了定位、擦亮了招牌。展望未来,宿州市供销社系统将抢抓政策利好的机遇期、蓄势突破的攻坚期、乘势而上的关键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新宿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