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薯秧秧结出“金薯果”薯产业助力“振兴路”
文章字数:987
  产业发展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蒙城县坛城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农”字为核心,紧紧围绕“抓产业、调结构、促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级科技特派员驻村服务的能力,利用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忙收心不倦,抢种秋意长”。眼下正是红薯收获的时节,走进位于坛城镇大任村白冬善家庭农场流转的土地上,田地里的挖薯机来回穿梭,一个个红薯从泥土翻滚而出,几十位村民在田间地头熟练地分拣、装袋、运输,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来去匆匆,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忙碌的背影,喜悦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
  这里的红薯可不是一般的红薯,而是优质、高产、抗病性好的“西瓜红”红薯,这种红薯以香、甜、粉、糯著称,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在烤着吃的时候,口感更是独特。“今年我们合作社共种植‘西瓜红’红薯150亩,夏薯亩产约4500斤,批发价约为1元/斤,去除一亩地约1300元的成本;薯蔓亩产4000斤,批发价1.50元/斤,除去人工及车辆费用0.9元/斤,一亩地算下来的总收益约为6000元,今年仅红薯的经营收入大约在90万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白冬善笑着为我们算了这笔账。
  “现在我们在家闲着也没事儿,就过来打打零工。在农场里干活,一天能挣50块钱左右,足够平时零花用了。”正在收获红薯的脱贫户杨贵兰开心地说,农忙的时候,每个月将近1500块钱的收入让她感到十分满足。据了解,该农场每年到红薯收获的季节都会雇用周边的群众前来务工,当季,每个工人一个月能挣1200元左右,既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又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销路不用愁,致富有方向。这批红薯品质都是上等,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大任村书记任明光看着眼前一派丰收景象,言语中透露着喜悦。大力发展红薯种植产业,不仅丰富了村民的“菜篮子”,同时也鼓足了村民的“钱袋子”。据了解,坛城镇大任村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培育特色高效农业种植,把单一的薯产业变成了“多元经济”,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下一步,坛城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把培育壮大种植产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助推乡村振兴的拳头产业。不断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优化种植结构,调整种植品种,提升红薯品质,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技术及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托起乡村振兴‘致富梦’。”蒙城县坛城镇党委王灵书记说。
  (王云龙 刘尊尚)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