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共建美丽乡村 共享美好生活
——芜湖市繁昌区农业农村局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纪实
文章字数:2307
    荷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

  芜湖市繁昌区农业农村局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牢记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较好成效。2020年、2021年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均获得优秀等次,其中2021年居全省第一。2021年4个镇位列中部地区百强镇。全区乡村振兴工作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近年来,繁昌区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周调研、月调度,季推进、年考核”工作机制,要求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发挥好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这是全面推进繁昌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始终做到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加强机制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创新美丽乡村建设运营管护机制,以农民为主体的合同管理建设机制、管护主体责任机制、管护资金筹集机制。建立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防错纠错容错机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容错正面负面清单,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机制,采取务工就业、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改善乡村综合治理机制,按照“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乡村综合治理创新模式,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升级。
  强化要素,支撑乡村振兴。突出“四个优先”。优先选配熟悉“三农”工作、能力突出、表现优异的干部到“三农”岗位上来;优先保障乡村振兴用地指标,新编繁昌区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暂时无法明确具体用途的地块留白并预留5%的建设用地规模;优先保障资金投入,2022—2024年政府性投入年均不少于5亿元用于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补;优先安排公共服务,强化教育、卫健、民政、交通、水务等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加强农村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
  加强考核,激励乡村振兴。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对示范镇、村实行动态管理、优进劣出,考核结果作为相关行业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振兴。目前,该区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8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8家,2021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03.5亿元。繁昌经开区食品加工园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同福集团、溜溜果园双双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21年全区接待乡村旅游175万人次。该区获批创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安徽省数字乡村试点县,建成中科院计算所智慧农场、中科感知数字青梅、德邦大为数字农田等一批智慧农业项目。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该区省级中心村建成率达55%,在此基础上,区财政投入3.4亿元,对规划保留较大的自然村庄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先后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得2021年省政府督查激励,建成全国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4个,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74.66%。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实现了“区有馆、镇有站、村有室”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努力实现“五个走在前列”,加快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走在前列。构建完善具有都市农业特色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打造一批乡村产业强镇、强村、强企,到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2%,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6万元/人;乡村建设走在前列。将美丽乡村串点连线,巩固提升城乡供水、环卫、公交一体化水平,全域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到2023年,住户50户以上规划保留自然村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到2025年,农村“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全面完成;乡村文化走在前列。持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繁荣乡村文化,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到2024年,80%的村成为区级以上文明村,所有镇成为市级以上文明镇,村级文化礼堂覆盖率达100%;基层治理走在前列。全面推进平安乡村、数字乡村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农村更加和谐有序,到2024年,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共同富裕走在前列。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扩大乡村中等收入群体,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到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实现全覆盖,收入超过50万元村达6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增速保持同步,城乡居民收入比保持在1.6:1以内。
  近年来,繁昌区农业农村局以争创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契机,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改革创新等措施,谋划实施4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41.37亿元。其中:乡村产业优化提升工程项目16个,包括投资20.5亿元的同福中央厨房及大健康产业园,投资18亿元的宠幸宠物用品产业园项目等;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项目10个,包括投资4.32亿元的全域美丽公路,投资7.46亿元的水利安防能力建设等;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项目3个,包括投资5.14亿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投资1.05亿元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等;乡村公共服务提升工程项目7个,包括投资1.14亿元的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投资1.12亿元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等。在全部投资中,财政资金支持42.55亿元,约占30%,主要用于具有公益性质的重点项目建设;社会资金98.82亿元,约占70%,主要用于乡村产业优化提升和人居环境提升等项目建设。 (张志)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