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
潼 河
安徽·李保璧
文章字数:734
  潼河,我儿时的摇篮。
  潼河,发源于安徽省灵璧县渔沟镇砖山村南的一片芦苇荡,自发源地南下,流经本县高楼镇,主河道很短,几十公里,汇行于老濉河的红泥沟,跨湖入海,行踪匆忙。
  潼河因流经本县的潼郡村而得名,沿河虽不气势宏伟,但也不失河流家族中的傲慢,沿途繁衍生息着千年农桑,护佑着沿岸百姓虽历尽沧桑,但传奇不断。
  潼河边上的潼郡村,历史悠久,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名播千秋,令人感叹。
  潼郡,古代曾为县、郡、州治所,为古代名城。很早以前这里为取虑聚落,取虑,音秋闾(庐),秦时置取虑县(取虑,为复姓姓氏),属泗水郡。汉时属临淮郡,三国时属魏下邳郡,晋朝属下邳国。北魏时置临潼郡,以所置郡治位于潼河北岸,因临潼河而名。南朝梁置潼州,北齐时改临潼为潼郡,隋开皇初年(公元581年)废郡,入夏丘。唐朝归虹县,宋朝属灵璧。
  从潼河源头行十余里便是潼郡村(今名),河沿村西而行,历史上潼郡水利发达,漕运往来。潼河,古睢水在潼郡村庄南部通过,元光初年(公元1222年)在此设仓都监。
  古往今来,潼河在水源充足之时出尽了风头,而今己河枯石露。站在源头的砖山村南大堤上远眺,目及之处,河床消失,功能全无。往日兴盛,几废如平地,传说中的舟楫相拥,往来漕运,桅灯点点,笙歌袅袅,芦苇鱼虾,挑夫码头,早不知沉溺于何处,那一路风光尽失,庄稼蒿草己填平河床,唯大雨之时,可见汪洋一片,河流的功能不能再现,正应了那句“沧海桑田”的警喻。
  去日,荷锄下田,在一片庄稼地中偶见一水泥桩,上书正楷“潼河”二字,丢锄抚思,心潮不平,当年那“笙歌十里古潼河,两岸桑蔴养农家”的景象再现脑际,那当年全国三十六郡之一的潼郡,辉煌的潼河历史,何时能再现今人目中,令我遐想不断,嗟叹不已。
  潼河是发源于我脚下的母亲河,令人感叹,令人惋惜,更令人期待。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