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安徽“四系杂交稻”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文章字数:936
  “我们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四系杂交水稻培育上取得成功,不仅制种产量增加,而且制种成本下降,解决了长期困扰我省水稻育种的难题。”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王德正对记者说,近日他们在位于长丰县下塘镇的试验田里经过现场测定,四系杂交水稻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即将在不久的将来推广到全省各地。
  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一提到它,人们就会想到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的研发就不断取得成功。根据杂交优势理论,农业上很早就开发了杂交玉米、杂交高粱,但杂交水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起步较晚。这是因为,与玉米异花授粉不同,水稻是自花授粉,即雌雄同花,由同一朵花内的花粉传粉受精繁殖后代。因此,水稻杂交难度大,要想成功,就要先育出只有“单一性功能”的水稻。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杂交水稻在我国推广面积越来越大。
  王德正说,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但是,无论是三系还是两系都存在着一些缺陷或不足,三系遗传背景单一,一些母本在高温状态下会自交结实,影响种子纯度。两系不育系育性易受低温影响,在夏季杂交种子生产中往往出现“打摆子”现象,导致制种失败或生产出的是低纯度种子,会大大降低水稻的产量。
  什么叫四系杂交?王德正向笔者解释,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稻种,就是杂交水稻。所谓四系杂交稻育种,就是通过四系配套,就是利用各个品种优势的水稻新品种。四系配套是利用温敏核不育和反温敏核不育近等基因系杂交,产生永久温敏核不育系,再用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生产出杂交稻种子,从而用于大田种植。
  从2003年开始,省农科院水稻所的科研团队就从事“四系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目前经过长时间的试验,这一技术能解决细胞质单一的遗传问题,在降低生产风险的前提下,促进杂交水稻产业发展。由于四系配组自由,可以提高强优势组合选育效率。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降低杂交种子成本。“一般两系或者三系制种成本每斤都在10元左右,我们的技术能让成本减少到8元。”据王德正介绍,不仅成本下降,制种产量也从每亩300多斤增加到500斤左右,为制种企业或者农户增收奠定了基础。 (刘刚 芮德贵)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