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从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看安徽省乡村振兴之路
文章字数:1741
今年2月,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中央一号文件,是安徽省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的纲领性文件。
守住防返贫底线——安徽乡村振兴的基础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底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安徽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将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四类人群作为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对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
“针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及时开展针对性救助帮扶,切实做到凡困必帮、应救必救、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省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
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以来,针对国家层面出台的衔接政策,安徽省已配套出台43个政策文件,有序做好政策衔接。
产业振兴——安徽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只白鹅可以卖到200多元,净赚100元,很多养殖户通过养鹅致了富。”在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养鹅大户江卫军欣喜地说。皖西白鹅是当地地理标志产品,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裕安区作为皖西白鹅中心产区,养殖规模超320万只,羽绒制品加工企业超60家,已经形成白鹅养殖、屠宰、羽绒及羽绒制品加工等完整的产业链。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六安市着力加强茶叶、中药材、油茶、畜禽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关键要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汪能武介绍,六安市牵住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围绕主导产业,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延伸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园区建设,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进乡村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安徽乡村振兴的使命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这一底线,要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接受采访时介绍,去年安徽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动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总量再创新高,实现“十八连丰”,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
卢仕仁表示,作为粮食主产区和5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安徽落实粮食安全责无旁贷,将按继续立足“稳产量、提品质、增效益”工作思路,加快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不断提升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据悉,今年安徽省在科技强农方面将重点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等6大行动;在机械强农方面重点开展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行动等6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7.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
让美丽家园更宜居——安徽乡村建设的归宿
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拿出一个篇章,部署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民的家园更宜居。
文件指出,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乡村建设行动要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
据了解,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累计9598个,其中省级中心村6558个;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8290个,其中省级中心村5791个。
到2025年,安徽省将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美丽乡村“441”建设目标,即建设4000个左右美丽乡村中心村、400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提升1000个左右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水平。
对此,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负责人表示,将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得更细致,分类推进、分类施策,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确保把民生事办得更合民心民意。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徽风皖韵美丽乡村升级版。 (文/沈安昌)
文件要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中央一号文件,是安徽省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的纲领性文件。
守住防返贫底线——安徽乡村振兴的基础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底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安徽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将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四类人群作为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对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
“针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及时开展针对性救助帮扶,切实做到凡困必帮、应救必救、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省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
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以来,针对国家层面出台的衔接政策,安徽省已配套出台43个政策文件,有序做好政策衔接。
产业振兴——安徽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只白鹅可以卖到200多元,净赚100元,很多养殖户通过养鹅致了富。”在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养鹅大户江卫军欣喜地说。皖西白鹅是当地地理标志产品,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裕安区作为皖西白鹅中心产区,养殖规模超320万只,羽绒制品加工企业超60家,已经形成白鹅养殖、屠宰、羽绒及羽绒制品加工等完整的产业链。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六安市着力加强茶叶、中药材、油茶、畜禽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提档升级。“乡村振兴,关键要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汪能武介绍,六安市牵住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围绕主导产业,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延伸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园区建设,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进乡村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安徽乡村振兴的使命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这一底线,要求“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运民生的‘压舱石’,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接受采访时介绍,去年安徽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主动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总量再创新高,实现“十八连丰”,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
卢仕仁表示,作为粮食主产区和5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安徽落实粮食安全责无旁贷,将按继续立足“稳产量、提品质、增效益”工作思路,加快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不断提升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据悉,今年安徽省在科技强农方面将重点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等6大行动;在机械强农方面重点开展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行动等6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7.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
让美丽家园更宜居——安徽乡村建设的归宿
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拿出一个篇章,部署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民的家园更宜居。
文件指出,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乡村建设行动要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
据了解,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累计9598个,其中省级中心村6558个;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8290个,其中省级中心村5791个。
到2025年,安徽省将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美丽乡村“441”建设目标,即建设4000个左右美丽乡村中心村、400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庄,提升1000个左右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建设水平。
对此,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负责人表示,将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得更细致,分类推进、分类施策,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确保把民生事办得更合民心民意。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徽风皖韵美丽乡村升级版。 (文/沈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