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以科技为笔绘就乡村振兴丰饶图景
文章字数:2843
小麦病虫害防治现场会。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现场观摩会。
高素质农民培训。
水稻生产观摩。
供肥蔬菜基地场景。 霍山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总面积2043平方公里,人口36.3万,距合肥120公里,交通便捷,生态优良,环境独特。近年来,霍山县上下一心,抢抓机遇,奋力攀登,呈现出经济繁荣、生态宜居、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生动画面,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紧紧围绕农技推广主业,以服务农民为根本,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优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工作,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构建为农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惠民项目,扎实推进稳粮扩油和农民增收战略,为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科技力量。
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科技赋能耕保并举守底线
2025年,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指引,构建全链条农技服务体系,筑牢县域粮食安全屏障。围绕全年粮油生产目标,该中心精准制定《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及操作规范》《主要粮食作物春夏播主导品种推介》等指导性文件12项,发布作物田管意见18期,通过“线上云课堂+线下田间课”模式开展技术培训2万余人次,接受农技咨询1.6万人次,实现春耕备耕、夏收夏管、秋收秋种关键环节技术服务全覆盖。在病虫草害防控攻坚战中,该中心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巡回指导,针对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制定绿色防控方案,举办多场防治现场会,推广生物农药应用2000亩,带动全县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0.4%,小麦药剂拌种3.1万公斤,保障了全县粮油作物丰产丰收。
示范引领促增产的成效在田间地头生动显现。在下符桥镇圣人山村的550亩“稻-麦”精耕细作示范点,通过集成深翻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亩均增产成效显著;与儿街镇指封山村的“稻-油”示范点创新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带动周边农户开展周年种植模式改造。全县4个乡镇30个种粮大户实施的4079亩再生稻示范基地,两季亩产增收明显,成为再生稻高产典范。此外,中心承担的2个省级精耕细作示范点同步建设“指挥田”,引入监测设备,实现苗情、虫情、墒情实时预警。
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三新技术点亮现代农业
中心持续加强“三新”技术推广,为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在与儿街镇指封山村组织实施100亩水稻覆膜机插技术示范,更同步开展4个不同厂家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比观察试验,为新技术进一步推广提供数据支撑。2025年,全县实施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3.1万亩,缓释肥应用技术推广面积3.5万亩,带动农产品品质提升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协同推进。在霍山茶谷经济带的茶叶主产乡镇,1万亩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区内,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防治措施与生物农药配合使用,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90%以上,辐射带动20万亩茶园提质增效。
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同样亮眼。该中心在5个乡镇落实15家新型经营主体,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1万亩,通过“6行大豆+4行玉米”的科学配置,实现亩均增效、农民增收。在与儿街镇指封山村集中展示水稻品种20个,示范品种2个;在上土市镇上店村落实高寒山区水稻品种筛选展示品种4个;秋种期间在下符桥镇圣人山村开展5个小麦主推品种集中示范展示;同步开展“揭榜挂帅”油菜单产提升高产栽培模式技术集成及示范技术推广。通过示范展示,积极推动了良种良法在全县推广应用,示范点成为种粮大户选种用种的“田间超市”。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推动粮食增产,更通过“稻-油”“稻-麦”周年种植模式,使土地利用率提升,有效保障了粮油蔬果等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给。
构建为农服务体系:项目引擎驱动乡村发展
“多亏中心的技术指导,我这茶园用上有机肥后,茶叶芽头更肥壮,收购价每斤提高了许多。”大化坪镇种茶大户王大爷的喜悦,道出了霍山县农技推广中心项目惠民的实效。2025年,该中心争取实施农业项目10多个,全部到位资金4372万元,其中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带动111名农技指导员进村入户服务7000余人次,4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展示新技术11项,培育高素质农民541人。在合作共建供肥蔬菜项目中,10个实施主体年产优质蔬菜2000吨直供合肥市场,带动5个村发展订单农业。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为霍山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面完成样点调查采样、样品制备和样品检测,内业检测以优秀等次通过县级自验与省级验收;成果汇总工作按序时进度扎实推进,摸清全县耕地“家底”。在此基础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6.8%,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3%,同步建立5个农膜回收网点,废弃农膜回收率提升至85%,走出了一条生态友好的农业发展之路。
严守质量安全底线:绿色发展守护“舌尖安全”
严守蔬菜水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求,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全年蔬菜水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任务。
强化蔬菜水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建立生产档案为基础,强化投入品监管,增加采前抽检频次。以规模化基地、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为重点,探索建立产地准出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定期配合农安办、执法大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开展以豇豆为主的“三棵菜”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对全县蔬菜水果农产品检测共抽检8批次,其中蔬菜检测抽样249个,水果抽样18个,检测合格率100%。这些举措不仅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提升了霍山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合作共建蔬菜项目: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霍山县生态优良,是中西部首个国家生态县。其“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的资源优势,孕育了特色高山蔬菜基地。
作为首批合作共建供肥蔬菜项目县,霍山县自2009年与合肥市合作以来,共获400余万元奖补,累计新(改)建基地超万亩,供应合肥蔬菜3.5万吨。项目实施在解决合肥蔬菜市场短缺问题的同时,带动了蔬菜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实现多方互补、共赢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黑石渡镇柳树店村在此基础上,以党建引领豇豆产业,探索出“抓党建促振兴、兴产业富民生”路径。村党支部选定豇豆为主导产业,对接合肥市场;合作社按需求分级分拣,建立配送体系,提升售价与市场份额;通过错峰种植和多元市场对接,增强抗风险能力。
该村推行“党员带头承包+优先雇佣本地劳力”模式,重点帮扶60-75岁居家老人、脱贫户等群体,为他们创造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这种模式既保障了脱贫户收入稳定、防止返贫,又让老年人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实实在在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成果。
霍山县通过合作共建供肥蔬菜项目与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不仅实现了蔬菜产业的提质增效,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从全县范围的高山蔬菜基地到柳树店村的特色豇豆产业,霍山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产业发展红利惠及更多乡亲。
藏粮于技稳根基,倾心服务为发展。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持续以科技为支撑、以服务为纽带,在粮食安全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深耕细作,让金色的稻浪、翠绿的茶园、丰硕的果实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潘俊青 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