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
文章字数:1113
本报铜陵讯 9月11日,2025年全国科普月铜陵市主场活动在铜陵学院翠湖校区举行。铜陵学院校长苏本跃、副校长夏美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晓艳、市政协副主席纪红兵、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忠法等出席,市政府秘书长钟锋主持活动。市直有关单位分管负责人、各县区党委(政府)分管或联系负责人、各县区科协负责人、优秀青少年科普教育志愿者群体及高校师生代表15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市科协联合铜陵学院、市关工委、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等14家单位,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构建多部门协同的科普工作机制,发动各单位切实把全国科普月作为贯彻落实《科普法》的重要举措,强化科普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各单位充分汇聚资源优势,打造各具行业领域特色的科普活动,形成科普工作合力。
市科协副主席汪洋在介绍活动总体情况时表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今年活动具有特殊意义。铜陵市自7月起就提前谋划,形成了“市级统筹、县区联动、行业协同”的全域科普工作新格局。这种协同合作的模式,为科普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启动仪式上,铜陵市校联合打造的“同您科普”品牌LOGO首次亮相。这个融合铜陵本地文化特色与现代科技元素的标识,将成为铜陵科普工作的崭新名片,助力科普工作迈向新高度。
活动现场还为2025年铜陵市优秀青少年科普教育志愿者和“同您科普”博士专家服务团成员颁发了聘书和奖状。旨在通过表彰他们的突出贡献,激励更多科普工作者深入基层,将科学知识传递到群众身边,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广泛的区域生根发芽。
全国科普月铜陵市系列活动涵盖七大重点领域,一方面聚焦前沿科技,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专题讲座,让公众及时了解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关注重点人群,量身定制航空航天科技主题电影展映、铜文化科普教育、心理健康科普等专项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科普需求。
科普月期间,铜陵市将推出200余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构建起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科普新格局。全市形成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市直各单位、县区、学会、院校、企业等广泛参与,通过科技成果展示、科普研学等形式,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在传播方式上,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既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又充分利用各单位网络科普资源。通过发布主题海报、打造网络科普热点等方式,构建“主流引领+网络聚力”的立体传播矩阵,全面提升科普传播效果,让科普信息能够更广泛、更快速地触达公众。
下一步,市科协将持续协同各部门共同推进科普工作,让科普活动深入校园、社区、企业、农村,切实把科普服务送到基层,让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地方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铜柯)
市科协联合铜陵学院、市关工委、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等14家单位,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构建多部门协同的科普工作机制,发动各单位切实把全国科普月作为贯彻落实《科普法》的重要举措,强化科普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各单位充分汇聚资源优势,打造各具行业领域特色的科普活动,形成科普工作合力。
市科协副主席汪洋在介绍活动总体情况时表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今年活动具有特殊意义。铜陵市自7月起就提前谋划,形成了“市级统筹、县区联动、行业协同”的全域科普工作新格局。这种协同合作的模式,为科普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启动仪式上,铜陵市校联合打造的“同您科普”品牌LOGO首次亮相。这个融合铜陵本地文化特色与现代科技元素的标识,将成为铜陵科普工作的崭新名片,助力科普工作迈向新高度。
活动现场还为2025年铜陵市优秀青少年科普教育志愿者和“同您科普”博士专家服务团成员颁发了聘书和奖状。旨在通过表彰他们的突出贡献,激励更多科普工作者深入基层,将科学知识传递到群众身边,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广泛的区域生根发芽。
全国科普月铜陵市系列活动涵盖七大重点领域,一方面聚焦前沿科技,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专题讲座,让公众及时了解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关注重点人群,量身定制航空航天科技主题电影展映、铜文化科普教育、心理健康科普等专项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科普需求。
科普月期间,铜陵市将推出200余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构建起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科普新格局。全市形成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市直各单位、县区、学会、院校、企业等广泛参与,通过科技成果展示、科普研学等形式,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在传播方式上,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既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又充分利用各单位网络科普资源。通过发布主题海报、打造网络科普热点等方式,构建“主流引领+网络聚力”的立体传播矩阵,全面提升科普传播效果,让科普信息能够更广泛、更快速地触达公众。
下一步,市科协将持续协同各部门共同推进科普工作,让科普活动深入校园、社区、企业、农村,切实把科普服务送到基层,让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地方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铜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