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中科星驰:以新质生产力重塑运输行业
文章字数:1349
  在合肥骆岗中央公园,一辆没有方向盘的自动驾驶观光巴士正平稳行驶,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这辆车正是产自中科星驰自动驾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星驰”)。而这样的场景,只是公司三年来技术落地的一个缩影——他们将实验室中的自动驾驶技术,逐步转化为能够切实解决生产力问题的商业产品。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2021年,深度神经网络技术逐渐成熟,大模型初现雏形。在中科星驰联合创始人、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智灵看来,这正是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临界点:“我们判断,自动驾驶已经具备了在特定场景实现产业落地的条件。”几乎是同一时间,安徽省提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催化了团队的创业决心。
  中科星驰核心团队拥有十余年的自动驾驶技术积累。但他们清楚,实验室技术与产业化应用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我们不仅要论证技术的可行性,更要应对真实场景中的复杂挑战。”王智灵说。团队选择以园区、港口、矿山等封闭场景作为切入点,开发出多款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运载装备。
  从“保留方向盘”
  到“全链条产品体系”

  中科星驰的产品演进路径清晰反映了技术商业化落地的逻辑:第一代自动驾驶巴士仍保留方向盘,适用于开放道路固定路线;第二代移除方向盘,专为封闭场景设计,已成功应用于骆岗公园的观光接驳;第三代巴士进一步拓展至复杂开放道路。此外,中科星驰还布局了多元运载产品,包括矿用卡车、港口IGV和物流配送车等,全面覆盖不同场景需求。
  “仅巴士一类产品就已完成三轮迭代,如今我们的技术迭代周期已缩短至两周。”王智灵表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需要依靠这种快速响应与迭代能力。”目前,中科星驰已构建起以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覆盖“装备-系统-服务平台”的全链条产品体系,具备规模化商业交付与适配能力。
  深入最艰苦的生产一线
  中科星驰主动选择进入行业中危险、艰苦的场景落地应用:在矿山,通过自动驾驶技术避免驾驶员在极端环境中面临塌方、粉尘等风险;在港口,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集装箱转运,提升物流效率;在园区,则瞄准末端配送、接驳等刚需,提供无人化解决方案。
  王智灵表示:“港口夜间作业易因人员疲劳引发安全事故,矿区环境复杂恶劣……通过自动驾驶技术辅助人力,不仅效率得到提升,劳动者的安全更能得到保障。”截至2025年,中科星驰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矿山、港口、厂区、园区等多个场景,实现了数十台车的规模化部署。
  在王智灵看来,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倚重三个要素:技术必须切合真实需求——“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技术才最有价值”;团队需扎根一线——“我们的工程师常驻矿区、住在港口集装箱调试设备,这种踏实作风比技术本身更珍贵”;政策与产业需协同共进——安徽省的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与合肥的科创氛围,为企业提供了关键场景和资源支持。
  公司的发展路径印证了一个事实:新质生产力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技术、人才与政策在产业土壤中共同生长的结果。
  当整个行业仍在探讨“辅助驾驶”与“全自动驾驶”的概念之时,中科星驰选择了一条务实之路——推动技术从“炫酷”走向“有用”。正如王智灵所说:“真正的创新不只是让车辆更加智能,更是让运输变得更安全、更高效。”
  在矿山、港口与园区中默默运行的自动驾驶车辆,它们恰恰体现出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将技术创新转化为人类生产方式的进步。而这,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最需要的基础力量。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