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蒙城县:科技赋能蔬菜全产业链,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章字数:1394

走进蒙城县绿色智慧食用菌产业园,湿润的空气裹挟着菌菇的清香扑面而来。这里,没有传统农业中汗流浃背的劳作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派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农业景象。安徽宝城智汇农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唯康,正通过手机App轻松掌控棚内环境数据:“只要设定好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参数,系统就能自动调控,让菌菇始终生长在最佳环境中。”这样的“指尖种菜”模式,如今在蒙城县已成常态。
近年来,蒙城县以省级创新型县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智能化,为蔬菜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在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农业物联网、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深度整合,形成了一套智能调控系统,实现了对“温光湿水气肥”的全要素协同优化。得益于此,园区成功产出串番茄、水果黄瓜等高品质蔬菜,定向供应长三角地区,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在蔬菜加工环节,蒙城县同样亮点纷呈。安徽精益诚公司遵循绿色食品标准,开发出低温液氮休眠鲜储技术,掌握了西蓝花、青刀豆、黄秋葵等10余种蔬菜的速冻加工技术。安徽大林冻干食品有限公司则投资20亿,引入国内最先进的冻干生产线,实现了智能化和数控化生产,开发出50多个品种、100多个规格的产品,获得30多项专利证书。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更为蒙城蔬菜产业打开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赋能之下,蒙城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2025年1至7月,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3.53万亩,产量61.98万吨,产值近22.18亿元,其中销往长三角地区的蔬菜超过24万吨,产值超8亿元。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蒙城县对科技兴农的不懈追求。
为推动蔬菜产业发展,蒙城县广纳贤才,遴选出200名农业技术人员、500名科技特派员,组建蔬菜加工企业技术团队和省级蔬菜科技特派团队,汇聚各类蔬菜单品种植能手,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科技支撑队伍。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解决生产难题,助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在销售端,蒙城县积极拓展渠道,培育新平台。宝业智能蘑菇方舱内,热闹的直播带货场景成为新常态。主播们通过镜头,将无土栽培、无农药残留的鲜菇展示给网友,吸引了大量订单。蒙城县还深入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建成电商孵化园,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拼多多、淘宝、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开设“蒙城好物”特产馆,倾力打造“品道蒙城”公共品牌。目前,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入驻企业39家,上架产品92个,全县培育出具备农产品上行能力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网点25个、销售额超千万的电商企业3家,2024年实现线上农产品销售23亿元。
冷链物流的完善,解决了蔬菜“卖难”和损耗大的痛点。蒙城县多方筹措资金13.31亿元,建成库容50.67万立方米、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冷链物流体系。借助智能仓储技术和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了蔬菜水果产品的高效分拣、包装、预冷、储藏和运输,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与品质。
从智能种植到精细加工,从直播销售到冷链物流,蒙城县蔬菜产业的每一步都折射出科技的光芒。科技赋能,提升了农业生产力;渠道拓展,培育了销售新平台;模式创新,打通了流通链。这既是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必由之路。
未来,蒙城县将继续在科技研发、冷链物流、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蔬菜产业在希望的田野上焕发更蓬勃的生机。在科技的助力下,蒙城蔬菜全产业链正朝着更高效、更优质、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乡村振兴书写着绚丽篇章。
(刘宣 代慧康 全媒体记者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