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
国企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机制探析
吴迪
文章字数:2465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其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对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和路径构建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国企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与实践机制。研究表明,二者在价值导向、功能作用和实践载体上具有高度契合性,但当前仍存在认识偏差、形式主义、联动不足等问题。通过构建组织协同、价值引领、载体创新和制度保障“四位一体”的融合机制,能够有效推动国企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文化支撑。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文化;企业文化;融合机制
   一、引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有企业肩负着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建文化作为党的先进思想、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在国有企业中的具体体现,与企业文化这一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团队意识,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和实践互补性。推动二者深度融合,既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当前,尽管国有企业普遍重视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但“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制约了党建政治优势与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协同效应发挥。因此,系统探究国企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理论逻辑
  (一)价值导向的一致性
  党建文化和企业文化在核心价值取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国有企业党建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企业文化则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引导员工形成对企业使命、愿景的认同。二者都以“人”为核心工作对象,致力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功能作用的互补性
  党建文化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政治引领和思想保障。国有企业党组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企业文化发展把准政治方向。同时,企业文化通过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和工作环境,使党的理论和政策更易被员工接受,从而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三)实践载体的共生性
  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在实践层面具有载体共享、资源互用的特点。国有企业开展的“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工程”等活动,既是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三、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
  (一)认识层面的偏差与不足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对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存在认识误区。有的将企业文化简单视为党建工作的一部分,认为抓好党建就等于建好了企业文化;有的则持“重效益轻文化”的观念,把党建和文化建设当作软任务。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融合工作缺乏系统规划和资源投入。某些企业错将企业文化简单简化为几句口号,使“团结、创新、开拓、进取”等词汇,成为空洞的标语,丧失了文化建设的本真意义。
  (二)实践层面的形式化与同质化
  在具体实践中,形式主义和千篇一律的问题较为突出。党建工作多局限于学文件、听报告等传统形式,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结合不紧;企业文化建设则存在“共性化”倾向,缺乏行业特色和企业个性。
  (三)机制层面的协同不足与断层
  从组织机制看,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协同性有待加强。一方面,党务工作者多为业务人员兼职,专业能力不足;年轻党务干部经验缺乏,影响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普通员工参与度低,一些业务部门认为这是职能部门的事,参与积极性不高。
  表:国企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四、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路径构建
  (一)组织协同机制:强化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
  构建科学高效的组织协同机制是推进深度融合的基础。在顶层设计上,应将党组织建设嵌入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党委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具体来说,就是近年来国企系统一直强调的将党建要求融入公司章程和议事规则。在基层创新方面,就是要坚持“一支部一特色”等做法,将党建品牌与企业特色文化相融合,例如省属企业近年来致力于打造的党建“领航”计划。
  (二)价值引领机制:突出政治属性与文化特色
  建立价值引领机制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将“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等政治要求转化为企业价值准则;另一方面,挖掘企业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行业特质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品牌。
   (三)载体创新机制:搭建多元平台与数字赋能
  创新活动载体是增强融合效果的关键。传统载体如“党员责任区”“技能比武”等活动应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内容与形式。现代载体方面,可借鉴某些大型企业打造的“智慧云党建”平台,利用信息技术达成党建与企业文化的线上协同管理。
  (四)制度保障机制:完善考核激励与人才培养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深度融合的长效保障。考核激励方面,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文化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并与薪酬激励挂钩。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强党务工作者与企业文化专职人员的双向交流,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
  五、结论与展望
  推动国企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是新时代坚持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治理效能和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未来国企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融合程度将从“物理叠加”向“化学反应”深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国企文化生态;二是融合手段将更加智能化,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文化建设的精准施策和动态优化;三是融合效应将更加外溢化,通过形式丰富的党建联建和文化共建,带动生产经营的高质量发展。
  深度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国有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在把握共性规律的基础上探索个性化路径。只有将党的政治优势与现代企业的管理优势有机结合,才能培育出既彰显红色基因又富有市场活力的企业文化,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和精神支撑。
  作者单位:安徽省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