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特色课程”花枝俏 “多元育人”硕果丰
——安徽省庐江第四中学深入推进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文章字数:3452
    学校党委书记徐丙柱检查AI人工智能室。


    傅求宝校长(中)和教体局领导在校园开放日检查校本课程成果展示情况。


    羽毛球拓展课程。


    物理思维拓展课程成果检验。


    书法进阶课程。


    红色文化宣传社团清明扫墓,悼念革命烈士。


    民间美术工坊在合肥市参展。


  “教育要关注全体,满足学生全面个性发展需要”,这是全社会的一种共识。然而,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探索者面前,前行之路任重而道远。不同的办学模式彰显了各有千秋的办学特色,贯穿其中的始终是对教育的眷眷赤诚和不懈追求。
  在文翁故里庐江——庐江第四中学,我们看到了一群教育工作者的激情和奉献。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教体局和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身心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根本,持续深入推进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和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终身发展。
  学校从2023年9月开始启动具有校本特色的“一核二向三层四翼”课程体系建设,并于2024年3月6日以八年级学生为试点进行开课,形成庐江四中校本课程体系1.0版,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在不断探索、实践基础上,学校迭代优化,于2024年9月新学年推出校本课程体系2.0版,在丰富学生课程同时增设了师长课程,力求让每个“四中学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学校成为教师不断发展与施展才华的乐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庐江四中课程体系,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并在区域教育生态中形成了显著影响力。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凝特色
  教育要关注全体,关心到每一个人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需求。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回归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的个体差异,庐江四中积极响应教育发展需求,落实“双减”政策,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深入推进校本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设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徐丙柱为组长,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傅求宝为执行组长,校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各社团负责人为组员的庐江四中课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学校最大限度地优化学校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跨学科融合,探索适合于庐江四中特色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构建双向互动课程生态:以学生课程与师长课程(教师发展课程、家长共育课程)两个方向协同推进。学生课程分为基础性、拓展性、实践性三个层次,并围绕校训“崇德尚能,知行合一”开发德、能、知、行四大课程群,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融合的课程网络。
   持续改进 特色课程最宜人
  庐江四中课程体系建设1.0版,合计开发学生校本课程44项,教师校本课程5项,家长课程3项,开发学生校本课程选课程序1项。经过学生三轮自主选课,完成八年级1425名学生选课工作,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欢迎,成效显著。
  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2024年9月新学年推出的2.0版进行了改进和深化,涵盖艺术、科技、体育、劳动等领域的52项课程。例如,新增的“智慧魔方”“航天创新—星际救援”等课程,将科技创新与学科融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校本课程的拓展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深化国家课程知识的机会。在数学学科相关的校本课程中,学生通过数学建模、趣味数学拓展、数学思维拓展等课程内容,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理解,还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纵向深入,融会贯通。
  学校不断优化实施路径,将52项课程名称、简介和授课教师进行介绍,采用“自主选课+动态调整”机制,由学生在小程序中自主选课,人员选满截止,适当调整或者调换,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对同一项课程可以设置成基础班和提升班,如萌芽硬笔书法指导课程和书法进阶培训课程,疾风篮球拓展课程和迎“篮”而上篮球指导课程。如果学生误选了不适合自己的课程两周内还可以进行动态调整。
  庐江四中特色课程体系,既有必修的补充,如数学解题方法指导、英语口语、历史知识延伸等,也有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舞蹈等运动项目,还有书法、葫芦丝演奏、戏曲、民间美术等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有结合时代特色的AI人工智能、电脑绘画、趣味化学等各类科创课程,可谓科学与人文辉映,知识与能力并重,生活与实践交融。这些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一个施展才华展示自己的舞台,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学生们在各项课程活动中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树立了自信心,培养了意志力,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启智润心 喜看硕果满杏园
  庐江四中完善的课程供给体系,让课程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又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学校师生的积极性、进取心被进一步调动起来。精教勤学,教学相长,中考和素质教育齐头并进,取得了优异的办学质量和良好的办学效益。
  2023-2024年NOC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学生团队斩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共6个奖项,安徽省赛区共19个奖项,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2项。2025年新增的航模课程也在全国青少年航模教育竞赛活动中斩获5个国家级奖项。实践中印证了智慧创新课程的育人实效。
  学科育人再升级。仅2024年就在全国笔墨书法大赛中斩获2个国家一等奖,市级各类书法比赛获奖76项。在写作方面,O2O微写作指导课程、古诗词里的多元人生等在2025年的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中获得11个奖项,展现了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
  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衍生课程如花样跳绳,在2025年在省跳绳精英赛中斩获2个省级团体奖,10项省级个人奖;体育类的衍生课程如足球实践指导课程,2025年获得市男子足球比赛2个市级团体奖,5个市级个人奖。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五子棋等课程2025年参加县级比赛共获得83个县级奖项。其中足球、乒乓球斩获县级联赛冠军。
  艺术类的衍生课程如舞蹈课程2025年获得一个市级奖项,4个县级奖项,绘画课程获得10个县级奖项,民间美术工坊被评为市优秀社团,并在合肥市进行展演。
  教师课程开发使得教师全方位积极发展,开设“气排球实践与健身指导课程”“八段锦”等7项教师课程,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深入研究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特点,提升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为满足校本课程多样化的需求,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校本课程教学效果,也被应用到国家课程教学中,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围绕校本课程建设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教师们积极参与、分享、交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亲眼见证学生在兴趣培养、技能提升、个性发展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从而获得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与职业成就感。
  家校同心育桃李,携手共筑成才路。家长课程开设的“共育青春幼苗,同筑成长暖巢”“面对面、手挽手、心连心”等课程活动,内容涵盖安全、法治、习惯培养、沟通、心理健康等方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同时,制定家访方案,对重点关注学生群体进行“点对点”帮扶,获评“合肥市重点家长学校”。
   引领联动 赋能发展行致远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打造具有庐江四中特色的校本课程品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为区域教育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庐江四中党委书记徐丙柱说。
  庐江四中课程改革实践与教育部门的政策相呼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高度契合。2025年5月,庐江县教体局组织全县初中校长到校开展教学视导,将其“智慧课堂应用”“分层作业设计”等经验列为县域推广案例。
  学校加强校际交流与资源共享,与周边实验中学、盛桥中学、金牛中学、龙桥镇初级中学等九个学校建立校级联盟,共享STEM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带动区域内校本课程开发水平提升。教师团队赴金寨等地开展“送教下乡”,累计培训教师300余人次,将校本课程建设经验引入农村学校。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德能知行”课程框架被合肥市教育局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指南》参考案例。2025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成果展中,庐江四中作为初中代表之一,展示了课程体系与“双减”政策的融合路径。2025年,学校被列为合肥市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国家级实验区项目站——庐江四中义务阶段初级中学课程体系建设。
  举目已是千山绿,明朝更展千重锦。“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整体提升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庐江四中党委副书记、校长傅求宝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增加无人机、3D打印等科技含量高,学生较欢迎的课程,并尽快实现全校学生的走班选课,推出庐江四中校本课程体系3.0版,让每一位‘四中学子’在这里健康、快乐、优秀地成长,向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呈交满意的教育答卷。” (沈业芬 查爱军)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