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安徽大学“团簇”研究新突破 解锁功能材料设计新密码
文章字数:489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师亚萍)日前,记者从安徽大学获悉,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朱满洲、康熙、朱凌云三位教授,携手重庆大学唐青教授展开合作,发展了团簇晶体工程,构建出系列团簇二维晶态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新型锂离子固态电池电解质。
  晶体工程作为现代材料设计的核心技术,为功能材料定制与高端器件开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能源材料领域,开发出兼具高离子电导率与结构稳定性的固态电解质是突破电池安全瓶颈面临的核心挑战。
  研究团队独辟蹊径,首创“团簇分子—碱金属离子—溶剂分子协同导向”策略。这一策略有效克服了团簇二维材料表面能高、难以维持平面性的难题,首次成功构筑出结构精确可控的团簇基二维晶态电解质材料。这种新材料优势显著,具备结构精确、孔隙可调、离子可导等特点。基于该电解质构建的锂离子全电池,展现出了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成果是安徽大学金属团簇研究团队继2023年在《科学》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后的又一重大突破性进展。它不仅为金属团簇组装材料的定向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也为电解质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材料基础,有望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迈向新的高度,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诸多领域带来积极影响。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