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以科技硬核锻造全球工业车辆新标杆
文章字数:1682

在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合力”)的重装车间里,一台“钢铁巨人”正在进行安装调试——这是全球最大吨位的55吨锂电叉车,更是中国制造向世界工业车辆巅峰发起冲击的宣言。巨大的生产厂房、先进的生产工艺、完美的机械产品,无不让人深深感受到合力工业创新的强大魅力。自1958年一路走来,这家扎根安徽的国企不仅让“合力”品牌闪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以连续34年领跑中国行业的韧性,在2016年跻身全球七强,成为“中国智造”的闪亮名片。
打造全链条研发“强引擎”
“科技力就是竞争力。”合力将研发体系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一招,构建了覆盖项目管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创新密码。通过开展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技术优化、重大科技攻关示范、科研项目管理能力建设,破除专业壁垒,提高研发部门之间沟通效率;不断完善CAE(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人机工程分析、工业设计、试验验证等子流程建设,建立研发域评审专家团队,参与前置项目评审,把关研发过程质量,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软硬件水平,提升试验检测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智能制造能力,将新产品开发周期压缩三分之一。2024年,203款新车型如泉水般涌向市场,新产品产值占比突破70%。这背后是研发投入增长和超1500人科研军团的持续攻坚,其中高级研发工程师占比超18%,青年才俊与资深专家在“揭榜挂帅”机制下协力创新。
研发投入的“真金白银”始终是合力科技创新的战略支点。仅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超6.3亿元,同比增长17%。当前合力产品已覆盖0.2~55吨工业车辆全品系,持续投入使得企业的试验检测能力跃升,今年立项研发国内最大吨位内燃平衡重叉车,将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在“无人区”点亮中国之光
合力深知,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在超低温冷库车型长期被“卡脖子”的困境下,合力研发团队展开攻关,最终研发出扛住零下55℃严寒的冷库专用叉车,打破国外品牌垄断。致力于产业智能化升级,合力面向全球发布的基于无人驾驶形态的全系列智能工业车辆,已形成8大类、22个品种、超100种型号的智能物流系列产品,“i系列无人驾驶高起升前移式叉车”被认定为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自研的V1.1智能控制系统与7种智能部件,为物流装备注入“自主芯”,有效提升工业车辆智能物流赛道的竞争能力和水平。而在合力与华为共建的“联合创新·天工实验室”里,工业车辆正被注入AI灵魂……强大的创新实力让合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乘风破浪,今年上半年,集团智能物流业务签约额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超69%和59%。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态持续释放创新红利:与华为深化智能物流合作,与中国电信共建大数据实验室,2024年开展合作项目64项,创新联盟与智能物流产业园的建设,2023年以来,更吸引45名高层次人才加盟,合力在智能控制、高端传动等核心领域实现集群突破。截至目前,合力手握4200余项有效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63件,PCT专利11件,连续多年荣登省发明专利百强榜。
从叉车制造到智慧物流系统引领者
科技突破迅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2025上半年,合力叉车销量突破21万台,实现海外营业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约27.5%,实现出口创汇约5.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0%,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其中,营业收入和销售量均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在绿色化赛道,合力同样快马加鞭:主持和参与《工业车辆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技术规范》《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2项团体标准的制定发布,并实现氢燃料工业车辆的示范应用,氢燃料电池平衡重叉车、G2系列锂电池专用车被认定为省绿色低碳产品装备。随着“内燃转电动、铅酸转锂电”战略深化,2024年新能源产品占比已达65%,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绿色转型已成合力增长新引擎。
从钢铁巨臂的55吨重载叉车,到零下55℃极寒环境中的冷库精灵;从智能物流产业园里穿梭的无人AGV,到面向未来的绿色低碳产品装备——安徽叉车集团正以科技为笔,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三维坐标中,重新定义中国工业车辆的力量与高度。
当科技创新融入血脉,传统制造亦可绽放新质生产力的璀璨光芒。合力的征程,始终向着全球产业链顶端进发——那里不仅有市场的丰碑,更矗立着中国智造的未来标杆。 (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