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新塘村的甜蜜丰收季
文章字数:744
7月20日凌晨4点,滁州市南谯区沙河镇新塘村的葡萄园里,几束手电光在藤蔓间晃悠。村民戴树龙的大手在葡萄串里翻了翻,专挑那些成熟饱满、紫中透亮的果实。“咔嚓”,剪下沉甸甸的一串放进筐里。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后背的衣服早已湿透,戴树龙的脸上却挂着笑意。
“摘葡萄得挑颗粒鼓、颜色匀、肉紧实的,这样的才够甜。”老戴一边演示一边告诉笔者,选择凌晨采摘,可以第一时间将新鲜葡萄送到消费者手里,也可以避开日间大棚的闷热。
说到收成,老戴满脸喜悦:“我家今年种了33亩地,一半夏黑、一半阳光玫瑰,从6月到9月,天天能摘1000多斤,年毛收入四五十万元。”
“甜蜜”的底气,既来自藤蔓间的硕果,更源于城乡衔接的便捷。10公里外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像一座桥梁架在城乡之间。
“现在农村道路和城里的路一样好,15分钟就到物流园。我家葡萄品质过硬,去了就收,从不耽搁。”戴树龙说。
以戴树龙为代表的一批葡萄种植大户,是沙河镇发展葡萄经济的生动实践。
12年前,葡萄种植在沙河镇还只是个别农户的“小打小闹”。彼时的新塘村,产业单一、基础薄弱。面对困境,镇村两级干部经过深入调研后,锚定特色农业与城市市场的结合点,走“合作社+党员示范+农户”的融合之路。通过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引进外地的优良品种,低产田变成了“金土地”。如今,新塘村近50户葡萄种植户撑起了1000多亩大棚,带动当地200多位村民就业,昔日的乡村短板变成了城乡互补的长板。
“我们不仅卖葡萄,还把城里人请进来。”沙河镇镇长王皇说。每到葡萄成熟季,城市游客沿着平整的城乡道路涌来,摘鲜果、赏田园,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成消费热点。当地用镇域品牌“沙之禾”统一定制包装,让品质优良的葡萄不仅卖得好,还能卖出好价钱。据介绍,该镇计划延伸产业链,开发葡萄深加工产品,让葡萄藤上的硕果更香甜。 (李邦军)
“摘葡萄得挑颗粒鼓、颜色匀、肉紧实的,这样的才够甜。”老戴一边演示一边告诉笔者,选择凌晨采摘,可以第一时间将新鲜葡萄送到消费者手里,也可以避开日间大棚的闷热。
说到收成,老戴满脸喜悦:“我家今年种了33亩地,一半夏黑、一半阳光玫瑰,从6月到9月,天天能摘1000多斤,年毛收入四五十万元。”
“甜蜜”的底气,既来自藤蔓间的硕果,更源于城乡衔接的便捷。10公里外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像一座桥梁架在城乡之间。
“现在农村道路和城里的路一样好,15分钟就到物流园。我家葡萄品质过硬,去了就收,从不耽搁。”戴树龙说。
以戴树龙为代表的一批葡萄种植大户,是沙河镇发展葡萄经济的生动实践。
12年前,葡萄种植在沙河镇还只是个别农户的“小打小闹”。彼时的新塘村,产业单一、基础薄弱。面对困境,镇村两级干部经过深入调研后,锚定特色农业与城市市场的结合点,走“合作社+党员示范+农户”的融合之路。通过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引进外地的优良品种,低产田变成了“金土地”。如今,新塘村近50户葡萄种植户撑起了1000多亩大棚,带动当地200多位村民就业,昔日的乡村短板变成了城乡互补的长板。
“我们不仅卖葡萄,还把城里人请进来。”沙河镇镇长王皇说。每到葡萄成熟季,城市游客沿着平整的城乡道路涌来,摘鲜果、赏田园,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成消费热点。当地用镇域品牌“沙之禾”统一定制包装,让品质优良的葡萄不仅卖得好,还能卖出好价钱。据介绍,该镇计划延伸产业链,开发葡萄深加工产品,让葡萄藤上的硕果更香甜。 (李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