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高中化学智慧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路径研究
文章字数:3107
常州市正行中学 樊雷雷
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面临“提质减负”的双重目标,传统课堂中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方式脱节的问题日益凸显,难以有效支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平台及其配套教学平板为技术支撑,围绕“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从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重构出发,探索基于数据驱动的高中化学智慧教学路径,为高中化学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课堂改革提供智慧教学方案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智慧课堂;“教-学-评”一致性;“双减”政策
引言
“双减”政策的落地使得课堂教学从注重“教了多少”向“学得怎样”转变,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化学作为实验性、概念性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抽象、知识结构复杂,学生常因理解障碍产生学习负担。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目标设定、学习活动开展和评价方式应用往往各自独立,导致教学行为碎片化、学生认知路径模糊、教学反馈滞后,难以实现有效教与高效学的统一。近年来,智慧教育技术快速发展,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智能教学平台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该平台集课堂教学、资源推送、学情分析、智能评测于一体,构建了完整的数字化教学生态。教师可通过教学平板进行即时推送、课堂巡视与分组引导;学生则在自主、合作、反馈中动态生成学习成果;平台实时形成学习数据并智能分析,为教学调整与个性化支持提供依据。
一、高中化学智慧课堂中“教”的一致性实现路径
在以科大讯飞平板为核心的智慧课堂环境中,“教”的一致性首先体现在“目标—内容—策略”的同步设计上。教师登录“讯飞备授课一体平台”,利用内置大数据学情分析模块,将单元知识点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指标进行自动匹配,系统即时生成三维度目标矩阵(知识掌握、实验技能、科学思维)。教师可据此快速拆解教学要点,并在平台内建立“目标节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一一对应的蓝图,实现目标前置与过程融合。其次,任务链式课堂结构强化了教学流程的一致性。基于平台的情境化案例库,教师将每节课划分为“情境激活→实验探究→数据解读→迁移应用”四段闭环,通过平板端一键推送“任务卡”,学生端平板在接收任务的同时启动协作模式,智能分组功能按照学习档案将学生编排为异质合作小组,确保探究活动与既定教学目标保持同频共振。教师在讲台平板实时查看各组完成进度与探究轨迹,课堂调控更加精准。再者,数据驱动的即时反馈机制保证了教与评的零时差联动,课堂进行中系统自动抓取学生操作实验仿真、作答弹窗测验、提问弹幕等多源数据,当某一目标节点的掌握度低于预设阈值,平台触发“诊断提醒”,教师可立即插入微讲或演示补救性实验,从而将教学决策与目标对齐,避免“先教后评”导致的偏差。最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为一致性教学提供可持续保障。平台内置的“AI备课反思助手”会在课后依据课堂数据自动生成改进建议,如“实验探究环节中高难度问题过密”或“迁移应用环节互动度不足”并推送同主题优质课例供参考。教师可在教研活动中基于这些量化证据开展行动研究,优化教学目标与流程,形成“平台数据—教学反思—策略优化”的滚动提升机制。教学环节实现从设计到执行再到反思的全流程一致性,为“双减”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减负与深度学习提供了可操作的智慧方案。
二、高中化学智慧课堂中“学”的一致性实现路径
在科大讯飞平板支持的智慧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仅需紧扣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还应注重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其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生成”知识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学生不再单纯依赖教师讲授,而是通过自主学习、互动参与与合作探究,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能力框架。为确保“学”的一致性,可从三个方面构建路径。其一,教师将平台自动匹配的“单元关键概念”推送至学生平板,并附带分层阅读材料与碎片化短视频。学生完成“预习—测试”一体包后,系统自动生成个人“疑难清单”与“能力画像”,学生据此在学习笔记中标注自我学习目标;平台依据历史数据推荐同主题科普链接或实验微视频,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建立概念框架,使预学任务、个人困惑与课堂目标在进入课堂前即已对齐,为探究奠定扎实基础。其二,教师通过“一键分组”功能将学生按预习画像分成异质团队并发布“探究任务卡”(如电化学演示实验观察点)。学生利用平板内置的虚实结合实验模块记录数据、实时标注假设与结论,系统中的“同伴互评”功能允许组内成员对彼此实验记录进行批注;课堂中央大屏实时展示各组关键发现,教师可用“热区点睛”工具对典型误区进行即时纠偏,保证探究深度与学习目标保持同步。其三,每节课结束前,平台自动汇总学生在探究、笔记与互评中的关键表现,生成为期末档案模板中的“本课反思”栏目。学生需用三句话阐述“我已掌握”“我仍欠缺”“我将改进”的要点,选择平台推荐的课后微练习包;教师基于这些反思数据进行精准点评,系统在下一单元开始前自动推送个性化提升任务,同时向家长端同步学习进展报告,形成“学—评—再学”的持续闭环,真正实现智慧课堂中“学”的一致性与可持续发展。
三、高中化学智慧课堂中“评”的一致性实现路径
在智慧课堂环境下,评价不仅是教学结果的判断工具,更是促进学生持续进步和教学精准调整的重要抓手。为实现“教—学—评”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评”的一致性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目标设定到课堂执行再到数据反馈与动态优化,构建起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具体可从三个层面着手。其一,教学伊始,教师在讯飞备课端勾选与本节核心素养对应的指标清单,将其嵌入任务脚本。课堂进行时,学生平板自动捕捉实验操作、书写轨迹与语音表达等“学习证据”,教师平板同步记录提问、点拨与纠错等“教学证据”;两类数据实时映射到同一指标,确保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同步,而非课后补偿式判分;后台通过多模态分析自动甄别无效数据并标注权重,使评价更精准。其二,系统按“基础达标—思维拓展—创新迁移”三阶档位对证据自动归类,随时生成诊断卡。教师可根据诊断结果在课堂内实施口头标签提醒或举例纠偏,对基础薄弱学生即时扶助;课后平台推送分层评语与针对性微练习,鼓励学有余力者挑战更高层次任务;系统支持一键生成“错因追踪表”,帮助学生自检自纠,实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在时间与内容上的深度融合。其三,单元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对比报告,全面展示学生在知识掌握、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阶段性表现。教师可据此精准识别学习短板和共性问题,动态调整下一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和进度安排,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系统还会为每位学生设定“随堂小目标+周期检核”双轨任务,结合其近期学习轨迹与能力画像,精准推送微练习或拓展任务,强化阶段目标达成。平台支持“三端联动”机制:学生端的即时反馈、教师端的评价建议与家校端的成长提醒,构建“评—导—扶”一体化支持链。学生可随时查看自己的进阶轨迹图,了解当前所处的学习阶段及下一步努力方向;家长能获得定制化的成长建议与行为引导,形成“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协同共育的合力。
结语
“双减”政策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亟待从“内容灌输”走向“素养导向”,从“分割运行”走向“系统协同”。以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平台及平板为核心支撑的教学环境,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与场景保障。未来,应加强教师对平台资源与数据的深度解读能力,推动校本教研与技术融合的常态化协同,持续提升智慧课堂在“双减”政策下的教学实效与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郑芳.智慧课堂在高中化学
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5,
(12):26- 28.DOI:10.14161/j.cnki.
qzdk.2025.12.005.
[2]梁小红.智慧课堂视域下高
中化学数字化教学对策研究[J].高
考,2025,(05):64-66.
课题项目:“双减”背景下普通
高中智慧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JY15-
GL-L165。
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面临“提质减负”的双重目标,传统课堂中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与评价方式脱节的问题日益凸显,难以有效支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平台及其配套教学平板为技术支撑,围绕“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从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重构出发,探索基于数据驱动的高中化学智慧教学路径,为高中化学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课堂改革提供智慧教学方案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智慧课堂;“教-学-评”一致性;“双减”政策
引言
“双减”政策的落地使得课堂教学从注重“教了多少”向“学得怎样”转变,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化学作为实验性、概念性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抽象、知识结构复杂,学生常因理解障碍产生学习负担。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目标设定、学习活动开展和评价方式应用往往各自独立,导致教学行为碎片化、学生认知路径模糊、教学反馈滞后,难以实现有效教与高效学的统一。近年来,智慧教育技术快速发展,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智能教学平台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该平台集课堂教学、资源推送、学情分析、智能评测于一体,构建了完整的数字化教学生态。教师可通过教学平板进行即时推送、课堂巡视与分组引导;学生则在自主、合作、反馈中动态生成学习成果;平台实时形成学习数据并智能分析,为教学调整与个性化支持提供依据。
一、高中化学智慧课堂中“教”的一致性实现路径
在以科大讯飞平板为核心的智慧课堂环境中,“教”的一致性首先体现在“目标—内容—策略”的同步设计上。教师登录“讯飞备授课一体平台”,利用内置大数据学情分析模块,将单元知识点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指标进行自动匹配,系统即时生成三维度目标矩阵(知识掌握、实验技能、科学思维)。教师可据此快速拆解教学要点,并在平台内建立“目标节点—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一一对应的蓝图,实现目标前置与过程融合。其次,任务链式课堂结构强化了教学流程的一致性。基于平台的情境化案例库,教师将每节课划分为“情境激活→实验探究→数据解读→迁移应用”四段闭环,通过平板端一键推送“任务卡”,学生端平板在接收任务的同时启动协作模式,智能分组功能按照学习档案将学生编排为异质合作小组,确保探究活动与既定教学目标保持同频共振。教师在讲台平板实时查看各组完成进度与探究轨迹,课堂调控更加精准。再者,数据驱动的即时反馈机制保证了教与评的零时差联动,课堂进行中系统自动抓取学生操作实验仿真、作答弹窗测验、提问弹幕等多源数据,当某一目标节点的掌握度低于预设阈值,平台触发“诊断提醒”,教师可立即插入微讲或演示补救性实验,从而将教学决策与目标对齐,避免“先教后评”导致的偏差。最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为一致性教学提供可持续保障。平台内置的“AI备课反思助手”会在课后依据课堂数据自动生成改进建议,如“实验探究环节中高难度问题过密”或“迁移应用环节互动度不足”并推送同主题优质课例供参考。教师可在教研活动中基于这些量化证据开展行动研究,优化教学目标与流程,形成“平台数据—教学反思—策略优化”的滚动提升机制。教学环节实现从设计到执行再到反思的全流程一致性,为“双减”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减负与深度学习提供了可操作的智慧方案。
二、高中化学智慧课堂中“学”的一致性实现路径
在科大讯飞平板支持的智慧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仅需紧扣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还应注重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其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生成”知识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学生不再单纯依赖教师讲授,而是通过自主学习、互动参与与合作探究,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能力框架。为确保“学”的一致性,可从三个方面构建路径。其一,教师将平台自动匹配的“单元关键概念”推送至学生平板,并附带分层阅读材料与碎片化短视频。学生完成“预习—测试”一体包后,系统自动生成个人“疑难清单”与“能力画像”,学生据此在学习笔记中标注自我学习目标;平台依据历史数据推荐同主题科普链接或实验微视频,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建立概念框架,使预学任务、个人困惑与课堂目标在进入课堂前即已对齐,为探究奠定扎实基础。其二,教师通过“一键分组”功能将学生按预习画像分成异质团队并发布“探究任务卡”(如电化学演示实验观察点)。学生利用平板内置的虚实结合实验模块记录数据、实时标注假设与结论,系统中的“同伴互评”功能允许组内成员对彼此实验记录进行批注;课堂中央大屏实时展示各组关键发现,教师可用“热区点睛”工具对典型误区进行即时纠偏,保证探究深度与学习目标保持同步。其三,每节课结束前,平台自动汇总学生在探究、笔记与互评中的关键表现,生成为期末档案模板中的“本课反思”栏目。学生需用三句话阐述“我已掌握”“我仍欠缺”“我将改进”的要点,选择平台推荐的课后微练习包;教师基于这些反思数据进行精准点评,系统在下一单元开始前自动推送个性化提升任务,同时向家长端同步学习进展报告,形成“学—评—再学”的持续闭环,真正实现智慧课堂中“学”的一致性与可持续发展。
三、高中化学智慧课堂中“评”的一致性实现路径
在智慧课堂环境下,评价不仅是教学结果的判断工具,更是促进学生持续进步和教学精准调整的重要抓手。为实现“教—学—评”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评”的一致性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目标设定到课堂执行再到数据反馈与动态优化,构建起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具体可从三个层面着手。其一,教学伊始,教师在讯飞备课端勾选与本节核心素养对应的指标清单,将其嵌入任务脚本。课堂进行时,学生平板自动捕捉实验操作、书写轨迹与语音表达等“学习证据”,教师平板同步记录提问、点拨与纠错等“教学证据”;两类数据实时映射到同一指标,确保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同步,而非课后补偿式判分;后台通过多模态分析自动甄别无效数据并标注权重,使评价更精准。其二,系统按“基础达标—思维拓展—创新迁移”三阶档位对证据自动归类,随时生成诊断卡。教师可根据诊断结果在课堂内实施口头标签提醒或举例纠偏,对基础薄弱学生即时扶助;课后平台推送分层评语与针对性微练习,鼓励学有余力者挑战更高层次任务;系统支持一键生成“错因追踪表”,帮助学生自检自纠,实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在时间与内容上的深度融合。其三,单元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对比报告,全面展示学生在知识掌握、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阶段性表现。教师可据此精准识别学习短板和共性问题,动态调整下一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和进度安排,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系统还会为每位学生设定“随堂小目标+周期检核”双轨任务,结合其近期学习轨迹与能力画像,精准推送微练习或拓展任务,强化阶段目标达成。平台支持“三端联动”机制:学生端的即时反馈、教师端的评价建议与家校端的成长提醒,构建“评—导—扶”一体化支持链。学生可随时查看自己的进阶轨迹图,了解当前所处的学习阶段及下一步努力方向;家长能获得定制化的成长建议与行为引导,形成“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协同共育的合力。
结语
“双减”政策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亟待从“内容灌输”走向“素养导向”,从“分割运行”走向“系统协同”。以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平台及平板为核心支撑的教学环境,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与场景保障。未来,应加强教师对平台资源与数据的深度解读能力,推动校本教研与技术融合的常态化协同,持续提升智慧课堂在“双减”政策下的教学实效与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郑芳.智慧课堂在高中化学
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5,
(12):26- 28.DOI:10.14161/j.cnki.
qzdk.2025.12.005.
[2]梁小红.智慧课堂视域下高
中化学数字化教学对策研究[J].高
考,2025,(05):64-66.
课题项目:“双减”背景下普通
高中智慧教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JY15-
GL-L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