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助残工坊圆了24名残疾人就业梦
文章字数:604
“这些残疾工人在村子里常常觉得自卑,来到这里后,大家在一起,有事做,有话聊,心情都变得格外舒畅了。”提及工坊里的伙伴们,肥东县八斗镇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创办人张金香感慨道。
在八斗镇这家200多平方米的助残工坊里,工作区、娱乐区、休息区、就餐区划分清晰。工人们分组而坐,专注地组装着家电零件。“活儿不难,简单培训就能上手。”员工组长王守利介绍。完成的产品被整齐码放在工位旁的纸箱里。
多年前,八斗镇的残疾人就业是个难题。2017年,同为残障人士的张金香萌生了把乡亲们组织起来筹建就业机构的想法。同年七月,得知国家出台帮扶残疾人就业政策的消息,他立刻抓住机遇,在政府支持下创办了这所辅助性就业机构。
“机构每月发1400元工资,加上低保等补助,大家月收入能有近3000元。政府还给我们缴社保。”张金香告诉记者。更让他欣慰的是工人的热情:“大家上班积极,下班了还常主动留下多干会儿。”机构强调“量力而行”,但工友们的自觉性远超预期。
工作之余,机构定期组织象棋、扑克比赛和每周一日游。每逢工友生日,大家便聚在一起庆祝。
截至7月22日,该机构已接收了24名来自八斗镇本地的残疾工人。这里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更成为他们交流互助、融入社会的心灵归属地。
肥东县八斗镇助残工坊的成功,是残障人士自强精神与政府社会关爱合力作用的生动体现。张金香与工友们的故事,为更多“特殊群体”融入社会、实现就业梦想,照亮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可行路径。
(全媒体记者 许勇)
在八斗镇这家200多平方米的助残工坊里,工作区、娱乐区、休息区、就餐区划分清晰。工人们分组而坐,专注地组装着家电零件。“活儿不难,简单培训就能上手。”员工组长王守利介绍。完成的产品被整齐码放在工位旁的纸箱里。
多年前,八斗镇的残疾人就业是个难题。2017年,同为残障人士的张金香萌生了把乡亲们组织起来筹建就业机构的想法。同年七月,得知国家出台帮扶残疾人就业政策的消息,他立刻抓住机遇,在政府支持下创办了这所辅助性就业机构。
“机构每月发1400元工资,加上低保等补助,大家月收入能有近3000元。政府还给我们缴社保。”张金香告诉记者。更让他欣慰的是工人的热情:“大家上班积极,下班了还常主动留下多干会儿。”机构强调“量力而行”,但工友们的自觉性远超预期。
工作之余,机构定期组织象棋、扑克比赛和每周一日游。每逢工友生日,大家便聚在一起庆祝。
截至7月22日,该机构已接收了24名来自八斗镇本地的残疾工人。这里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更成为他们交流互助、融入社会的心灵归属地。
肥东县八斗镇助残工坊的成功,是残障人士自强精神与政府社会关爱合力作用的生动体现。张金香与工友们的故事,为更多“特殊群体”融入社会、实现就业梦想,照亮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可行路径。
(全媒体记者 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