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小院会”议出发展“金点子”
文章字数:797
今年以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小院宣讲会在界首市顾集镇9个村接连召开,镇村干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谈政策、聊家常、解难题、办实事,呈现出“一村一治”的生动局面。
政策理论“小院讲”。顾集镇以群众为主体、以院落为阵地,组织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业务骨干走进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用朴实的语言为群众宣讲政策理论,动员各村致富能手、好婆媳等群众代表分享自身经历和创业故事,通过身边事鼓励身边人。
从“被动听”到“主动学”,从“理论灌输”到“实践共鸣”,该镇以小院宣讲会为载体,以“每周故事会”和“政策明白卡”等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送到群众身边,既筑牢了基层思想阵地,又架起干群“连心桥”。传统小院宣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小院子”摇身变成“大课堂”,政策理论学习更接地气。
矛盾纠纷“小院解”。“因为宅基地边界问题,两家吵了好多回,我们协调了好多次。没想到,最后在一场小院会上说开了。”南李村村民王某、李某曾因两家房屋边界围墙位置闹得不可开交。小院会上,镇村干部带着卷尺现场丈量,围观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评理,最终,两家各让一步,握手言和。顾集镇在小院会上举行“邻里议事”,将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土地划分等难题以“议事”模式一一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事情说开了,心里的疙瘩就没有了。如今,小院会已变成群众的“解忧杂货铺”,群众也在参与的过程中从“旁观者”变成“调解员”,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一把量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共同维护家庭、邻里关系。
民生实事“小院议”。“路灯坏了好几个,能不能赶紧修?”“能不能多设几个垃圾投放点?”村民提出建议,干部一一记录在“问题清单”上。会后,镇村干部马不停蹄地联系维修人员修路灯,增设垃圾投放点。一周后,路灯重新亮起,垃圾也有了去处。
如今,在顾集镇小院会上蹦出的一个个“金点子”,正在将“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陈晓浩)
政策理论“小院讲”。顾集镇以群众为主体、以院落为阵地,组织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业务骨干走进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用朴实的语言为群众宣讲政策理论,动员各村致富能手、好婆媳等群众代表分享自身经历和创业故事,通过身边事鼓励身边人。
从“被动听”到“主动学”,从“理论灌输”到“实践共鸣”,该镇以小院宣讲会为载体,以“每周故事会”和“政策明白卡”等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送到群众身边,既筑牢了基层思想阵地,又架起干群“连心桥”。传统小院宣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小院子”摇身变成“大课堂”,政策理论学习更接地气。
矛盾纠纷“小院解”。“因为宅基地边界问题,两家吵了好多回,我们协调了好多次。没想到,最后在一场小院会上说开了。”南李村村民王某、李某曾因两家房屋边界围墙位置闹得不可开交。小院会上,镇村干部带着卷尺现场丈量,围观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评理,最终,两家各让一步,握手言和。顾集镇在小院会上举行“邻里议事”,将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土地划分等难题以“议事”模式一一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事情说开了,心里的疙瘩就没有了。如今,小院会已变成群众的“解忧杂货铺”,群众也在参与的过程中从“旁观者”变成“调解员”,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一把量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共同维护家庭、邻里关系。
民生实事“小院议”。“路灯坏了好几个,能不能赶紧修?”“能不能多设几个垃圾投放点?”村民提出建议,干部一一记录在“问题清单”上。会后,镇村干部马不停蹄地联系维修人员修路灯,增设垃圾投放点。一周后,路灯重新亮起,垃圾也有了去处。
如今,在顾集镇小院会上蹦出的一个个“金点子”,正在将“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陈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