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来芜湖,看一颗 青梅的智能之旅
文章字数:1326


  在安徽芜湖繁昌经济开发区,一座现代化智能工厂内,机械臂精准抓取、生产线有序运转,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梅香。这里是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梅冻智能工厂,也是中国青梅产业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化工业的缩影。从2009年繁昌创业时年产值仅数百万元的小作坊,到如今年销售收入数十亿元、产业链覆盖种植、加工、科研、销售的现代化集团,溜溜果园用15年时间书写了一部“中国第一梅”的崛起史诗。
   数字化重塑青梅产业
  走进梅冻智能工厂,一组数据揭示了传统食品工业的“智变”:生产效率提升20%、产品不良率下降5%、智能化率达99%、数字化率100%。“这里每颗梅冻都经过200余项质量检测,从原料到成品全程可追溯。”公司副总裁宁鹏飞指着生产线上的智能屏幕介绍。梅冻的“科技含金量”远不止于此——采用日本ORIHIRO株式会社无菌T型蒟蒻果冻生产线,实现0防腐剂、0人工色素、0脂肪的“三零标准”;通过正压过滤无菌锁鲜技术,将青梅中的天然有机酸与水果原浆完美融合,打造出既健康又美味的爆款产品。
  这场“智变”背后,是溜溜果园对全产业链的深度重构。集团在安徽、福建等地建立70万平方米生产加工基地,在特定生态区布局10余万亩绿色青梅种植基地,形成“从田间到舌尖”的闭环管控。更值得一提的是,企业通过“溜溜果园+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每年带动十余万果农增收,让小梅子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果”。
   一粒梅子的“千亿想象”
  “中国是青梅的发源地,但长期以来产业分散、附加值低。”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帆坦言。溜溜果园的破局之道,在于以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的战略重构产业逻辑。2015年,企业青梅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第一;2023年,梅冻系列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成为新增长极;而西梅、梅饮、梅茶等新品矩阵的布局,更将产品线从休闲零食延伸至大健康领域。
  创新不止于产品。2016年,企业成立国内首个青梅全产业链研发平台——溜溜梅研究院,与江南大学、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累计申请专利200余项。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下,梅冻智能工厂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达95%以上。“我们正构建青梅休闲食品、饮品及大健康产品体系,目标是2026年营收突破50亿元。”宁鹏飞透露。
   一颗梅子激活县域经济
  溜溜果园的崛起,为繁昌区青梅产业注入强劲动能。当地政府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升级: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建设青梅种质资源库,举办青梅文化节,打造“繁昌青梅”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区青梅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年综合产值超15亿元,带动数千农户就业。
  “龙头企业就像产业‘链头’,牵一发而动全身。”繁昌区委常委、副区长濮思廷表示。在溜溜果园的带动下,繁昌正探索青梅深加工与文旅融合,规划建设青梅主题公园,推动三产联动发展。
  从一颗青梅到百亿产业,溜溜果园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无限可能。当记者问及企业使命时,杨帆指向展厅墙上“让世界共享‘梅’好”的标语:“青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用现代科技唤醒它的千年价值,让中国梅走向全球。”
  如今,溜溜梅产品已远销欧美、日韩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海外消费者认知中国文化的“舌尖名片”。而在这家企业的蓝图中,青梅的故事远未结束——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崛起,一颗小梅子正撬动千亿级市场,书写属于中国农业的“梅”好未来。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