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多元主体协同下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实现路径研究
文章字数:1726
再制造是循环经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使用的重要途径,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价值。202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40.5万亿元,而再制造产业规模仅为2000亿元左右(占比0.5%),这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及不匹配。主要原因在于再制造产品的价值未被充分认识、挖掘和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利益相关主体对再制造产品价值实现发挥着关键作用。各主体协同合作共同创造再制造产品价值对于再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实现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多元主体需求下再制造产品价值挖掘与评估
(1)多元主体的再制造产品价值需求。价值是需求的来源,需求是价值的描述。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突破、生产要素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等过程均会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对再制造产品价值的不同需求是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的驱动因素。通过对多元主体付出成本、预期财务与非财务收益的定性或定量描述,分类分层明确再制造产品价值需求。
(2)再制造产品价值挖掘。对再制造产品价值挖掘是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通过多元主体合作,实现再制造产品经济、环境和社会价值的全面提升。再制造产品价值挖掘,需要深入了解再制造产品的功能质量、市场定位、主体需求及竞争优势等要素,从技术方案设计、客户需求满足、服务模式创新、创新生态构建等多个维度,深度挖掘恢复性再制造、升级性再制造以及创新性再制造的技术创新突破方向及其潜在价值。
(3)再制造产品价值评估。随着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绿色低碳属性和性价比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再制造产品价值进行评估,有助于企业全面把握其价值,进而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再制造产品,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再制造产品价值评估应以客户绿色低碳需求为核心,兼顾社会需求和环境需求,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维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并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对再制造产品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全面反映其综合价值。
二、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的多元主体协同路径
(1)再制造产品价值链的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再制造产品价值链涵盖了供应商、制造商、再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及政府等多个关键主体。再制造产品价值的实现,依赖于这些主体充分运用其所拥有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构建一个消费者为核心、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网络,实现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支持,共同推动再制造产品的价值创造与传递,使价值共创效益最大化。
(2)再制造产品价值共享与共益。为实现再制造产品价值的共享与共益,须构建一套基于公平、透明及可持续性的共享与共益机制,激发各主体积极参与再制造活动。首先,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和合作机制,促进各主体间的信息流通与资源共享,提升整个再制造生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其次,明确各主体在再制造价值链中的角色及行为策略,并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促进各主体共享再制造产品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政策激励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政策激励是推动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的重要手段。基于多元主体协同下的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新模式,制定由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干预措施(如税收优惠、补贴支持、基金扶持、服务保障等)。依据政策目标、政策环境及政策工具等多方面因素,设计促进“政府(激励引导)—再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再制造企业(协同创新)—消费者(价值需求)”各要素联动互动的政策体系,为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结语
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本质上是再制造供应链中多元主体突破传统利益边界、共同构建协同生态的系统工程。通过挖掘多元主体对再制造产品的需求,优化价值评估体系,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价值共创网络,能够实现再制造产品价值在多元主体间的共享与共益。同时,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将有力推动再制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多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完善,再制造产业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入的发展,为应对全球资源与环境挑战作出更大贡献。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的跨组织协同机制及激励政策研究”(24AGL022)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
一、多元主体需求下再制造产品价值挖掘与评估
(1)多元主体的再制造产品价值需求。价值是需求的来源,需求是价值的描述。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突破、生产要素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等过程均会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各利益主体对再制造产品价值的不同需求是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的驱动因素。通过对多元主体付出成本、预期财务与非财务收益的定性或定量描述,分类分层明确再制造产品价值需求。
(2)再制造产品价值挖掘。对再制造产品价值挖掘是再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通过多元主体合作,实现再制造产品经济、环境和社会价值的全面提升。再制造产品价值挖掘,需要深入了解再制造产品的功能质量、市场定位、主体需求及竞争优势等要素,从技术方案设计、客户需求满足、服务模式创新、创新生态构建等多个维度,深度挖掘恢复性再制造、升级性再制造以及创新性再制造的技术创新突破方向及其潜在价值。
(3)再制造产品价值评估。随着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绿色低碳属性和性价比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再制造产品价值进行评估,有助于企业全面把握其价值,进而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再制造产品,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再制造产品价值评估应以客户绿色低碳需求为核心,兼顾社会需求和环境需求,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维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并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对再制造产品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全面反映其综合价值。
二、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的多元主体协同路径
(1)再制造产品价值链的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再制造产品价值链涵盖了供应商、制造商、再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及政府等多个关键主体。再制造产品价值的实现,依赖于这些主体充分运用其所拥有的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构建一个消费者为核心、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网络,实现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支持,共同推动再制造产品的价值创造与传递,使价值共创效益最大化。
(2)再制造产品价值共享与共益。为实现再制造产品价值的共享与共益,须构建一套基于公平、透明及可持续性的共享与共益机制,激发各主体积极参与再制造活动。首先,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和合作机制,促进各主体间的信息流通与资源共享,提升整个再制造生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其次,明确各主体在再制造价值链中的角色及行为策略,并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促进各主体共享再制造产品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政策激励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政策激励是推动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的重要手段。基于多元主体协同下的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新模式,制定由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干预措施(如税收优惠、补贴支持、基金扶持、服务保障等)。依据政策目标、政策环境及政策工具等多方面因素,设计促进“政府(激励引导)—再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再制造企业(协同创新)—消费者(价值需求)”各要素联动互动的政策体系,为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结语
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本质上是再制造供应链中多元主体突破传统利益边界、共同构建协同生态的系统工程。通过挖掘多元主体对再制造产品的需求,优化价值评估体系,并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价值共创网络,能够实现再制造产品价值在多元主体间的共享与共益。同时,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将有力推动再制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多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完善,再制造产业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入的发展,为应对全球资源与环境挑战作出更大贡献。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再制造产品价值共创的跨组织协同机制及激励政策研究”(24AGL022)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