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争做新时代好青年,书写挺膺担当青春篇章
文章字数:25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1]这四重标准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根本要求、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价值遵循。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青年要科学把握新时代好青年的四重内涵特质,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敢想敢干又善作善成,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和责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有理想”是新时代好青年之“根”,要求青年要理想信念坚定,激发出奋发进取的信心和动力。马克思主义揭示着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这道“思想的闪电”能够“彻底击中”青年人朴素的精神园地,为青年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一是要在学思践悟中深入领悟马克思主义,既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中国国情、社情、民情,又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而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且能够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新时代好青年;二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认真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牢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三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汲取养分与活力。参天之木,必有其根。只有不断增强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自觉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才能以极高的理想信念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敢担当”是新时代好青年之“本”,要求青年涵养志气、骨气、底气。青年敢不敢担当、想不想担当、能不能担当,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就高低,也同中华民族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息息相关,需要提振青年志气、增强青年骨气、厚积青年底气,教育引导青年于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青年要勇担使命、勤学苦练、敢想敢为,将扎实学识、个人能力、综合素质相协调,以真才实学助力个人成长、服务人民和国家发展,这样才能增益其所不能,在科技创新、乡村产业振兴、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领域展现绝佳精神风貌,争当排头兵。新时代好青年不仅要本领强,更要在精神上强,要能够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保持定力、严守规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提升“大德”“公德”“私德”。“大德”层面要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公德”层面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个人理想相结合,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私德”层面要本本分分修好个人品德,感恩、宽容、自律、自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道德准绳,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履行好岗位上的每一份职责;要夯实道德地基,端正道德认知、把牢道德底线,扎扎实实修大德、明公德、守私德,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能吃苦”是新时代好青年之“魂”,要求青年具有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这要求青年要勇担重担、艰苦奋斗、摒弃骄娇二字。“能吃苦”,不是吃简单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苦,而是吃挫折之苦、挑战之苦、创新之苦。吃挫折之苦,要知经历风雨才见彩虹,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在挫折中保有一颗平常心,不因一时的失败就全盘放弃,耐得住性子、忍得住寂寞、定得住心神,在大风大浪中经风雨、见世面,在艰难困苦中磨意志、长才干;吃挑战之苦,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2]离目标越近,越是需要付出千倍百倍的努力,越是需要青年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勇于担当;吃创新之苦,积极传承科学家精神,突破“卡脖子”困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年要“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励志勤学、不断夯实个人专业基础知识储备,求实创新、扎实提升个人科研创新能力。当代青年生长在和平年代下,容易出现“躺平、摆烂、佛系”的思想,甚至出现了“洗碗多了怕摔碗更多”“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错误思想,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青年应当懂吃苦、肯吃苦、能吃苦,埋头苦干、自讨苦吃,练就担当宽肩膀、成事真本领,以自讨苦吃的精神跑好时代接力棒。
“肯奋斗”是新时代好青年之“力”,要求青年永葆踔厉奋发、昂扬进取的拼搏姿态。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3]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和纷至沓来的巨大风险挑战,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懈奋斗、砥砺前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从奥运赛场上青年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到创新创业浪潮中“创客”们敢为人先、突破桎梏;从基层岗位上青年工作者默默耕耘、服务群众,到航天团队里年轻科研人员勇攀高峰、逐梦星辰,奋斗的身影始终闪耀在时代前沿。“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4]新时代青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胸怀、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奋斗姿态、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奋斗定力,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推进强国建设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57.
[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EB/OL].(2022-4-21).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22-04/21/c_1128579568.htm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有理想”是新时代好青年之“根”,要求青年要理想信念坚定,激发出奋发进取的信心和动力。马克思主义揭示着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这道“思想的闪电”能够“彻底击中”青年人朴素的精神园地,为青年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一是要在学思践悟中深入领悟马克思主义,既要扎根中国大地,了解中国国情、社情、民情,又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而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且能够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新时代好青年;二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认真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牢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三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汲取养分与活力。参天之木,必有其根。只有不断增强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自觉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才能以极高的理想信念经受住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敢担当”是新时代好青年之“本”,要求青年涵养志气、骨气、底气。青年敢不敢担当、想不想担当、能不能担当,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就高低,也同中华民族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息息相关,需要提振青年志气、增强青年骨气、厚积青年底气,教育引导青年于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青年要勇担使命、勤学苦练、敢想敢为,将扎实学识、个人能力、综合素质相协调,以真才实学助力个人成长、服务人民和国家发展,这样才能增益其所不能,在科技创新、乡村产业振兴、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领域展现绝佳精神风貌,争当排头兵。新时代好青年不仅要本领强,更要在精神上强,要能够明辨是非、恪守正道、保持定力、严守规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提升“大德”“公德”“私德”。“大德”层面要坚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公德”层面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个人理想相结合,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私德”层面要本本分分修好个人品德,感恩、宽容、自律、自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道德准绳,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履行好岗位上的每一份职责;要夯实道德地基,端正道德认知、把牢道德底线,扎扎实实修大德、明公德、守私德,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能吃苦”是新时代好青年之“魂”,要求青年具有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这要求青年要勇担重担、艰苦奋斗、摒弃骄娇二字。“能吃苦”,不是吃简单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苦,而是吃挫折之苦、挑战之苦、创新之苦。吃挫折之苦,要知经历风雨才见彩虹,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在挫折中保有一颗平常心,不因一时的失败就全盘放弃,耐得住性子、忍得住寂寞、定得住心神,在大风大浪中经风雨、见世面,在艰难困苦中磨意志、长才干;吃挑战之苦,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2]离目标越近,越是需要付出千倍百倍的努力,越是需要青年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勇于担当;吃创新之苦,积极传承科学家精神,突破“卡脖子”困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青年要“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励志勤学、不断夯实个人专业基础知识储备,求实创新、扎实提升个人科研创新能力。当代青年生长在和平年代下,容易出现“躺平、摆烂、佛系”的思想,甚至出现了“洗碗多了怕摔碗更多”“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错误思想,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青年应当懂吃苦、肯吃苦、能吃苦,埋头苦干、自讨苦吃,练就担当宽肩膀、成事真本领,以自讨苦吃的精神跑好时代接力棒。
“肯奋斗”是新时代好青年之“力”,要求青年永葆踔厉奋发、昂扬进取的拼搏姿态。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3]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和纷至沓来的巨大风险挑战,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懈奋斗、砥砺前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从奥运赛场上青年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到创新创业浪潮中“创客”们敢为人先、突破桎梏;从基层岗位上青年工作者默默耕耘、服务群众,到航天团队里年轻科研人员勇攀高峰、逐梦星辰,奋斗的身影始终闪耀在时代前沿。“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4]新时代青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胸怀、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奋斗姿态、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奋斗定力,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推进强国建设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57.
[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EB/OL].(2022-4-21).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22-04/21/c_1128579568.htm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