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月球建房梦想照进现实! 中国科学家突破月壤3D打印技术
文章字数:820




  你听说过“月壤砖”吗?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如今正走进现实。6月30日,“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团走进合肥高新区深空探测实验室,见证了能助力人类在月球“就地取材”建造基地的“月壤3D打印系统”。
  月球之土,筑月球之家
  深空探测实验室未来院高级工程师杨洪伦现场展示了利用该系统打印的月壤砖。“我们采用月壤作为唯一原料,无需从地球携带辅料,真正实现‘月球土建月球房’。”他介绍,其核心原理是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后制成月壤砖或任意形状构件,为未来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极端环境下的“超级工程”
  月球建造面临地狱级挑战:材料单一、无水、低重力、昼夜超300℃温差、频繁月震、强宇宙辐射、复杂地貌……“核心难点在于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实现可靠的太阳能聚光与月壤成型。”杨洪伦团队系统比对了多种技术路线,最终独创“反射聚光-光纤束传能+粉末床熔覆成型”方案,攻克了从能量捕获到打印成型的全链条难题。
  深空高地,创新引擎
  深空探测是安徽省重点打造的三大科创高地之一。2022年,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深空探测实验室。成立三年来,实验室实现跨越式发展:牵头研制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卫星;联合顶尖团队攻关月基新物理粒子搜寻等前沿科学;支撑“天问三号”火星着陆点遴选等重大任务;聚焦深空能源、太空旅游等十大新质产业,吸引商业航天项目集聚安徽。
  聚才引智,走向深空
  实验室已汇聚8名两院院士、50余名核心骨干,形成“院士带团队、项目育人才”的强磁场。国际合作同样硕果累累:支撑国家航天局与17国签署合作协议,与60余个国际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打造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品牌。
  “我们正在论证建设世界首个火星样品实验室,并推动行星环境模拟大科学装置落户合肥。”实验室党委书记胡朝斌表示,这将吸引全球科学家汇聚合肥,共探深空奥秘。
  中国“月壤造房”技术的突破,不仅为人类地外生存提供了现实可能,更在深空探测的星辰大海中,刻下了坚实的“安徽印记”。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