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情绪的力量:外语学习中的价值与启示
文章字数:4136
摘要:情绪在外语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贯穿学习的全过程。积极情绪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增强自信心,促进语言知识的吸收与运用,使学习者更愿意主动参与语言实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相反,消极情绪如焦虑、恐惧等可能导致学习者回避语言学习任务,降低学习兴趣,阻碍语言能力的发展。研究表明,外语学习焦虑与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教师应关注学习者的情绪状态,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予积极反馈等方式,帮助学习者调节情绪,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同时,学习者自身也需提高情绪智力,学会自我激励与情绪管理,以充分发挥情绪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情绪的干扰。深入探究情绪在外语学习中的价值与启示,有助于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与外语水平,为外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外语学习;情绪价值;教学策略
外语学习作为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主要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策略的培养,而相对忽视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然而,近年来,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绪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情绪不仅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直接作用于学习的认知过程,如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因此,深入探讨外语学习中的情绪价值,对于优化外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情绪价值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情绪价值的定义
情绪价值的定义在不同领域和研究中存在差异。从心理学角度看,情绪价值是指个体对自身情感体验的主观评价与认知,涵盖了正面情绪(如愉悦、兴趣)和负面情绪(如焦虑、沮丧)两大类。在外语学习情境中,情绪价值具体体现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情绪体验,如兴趣、快乐、焦虑、沮丧等,这些情绪体验对外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选择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
(二)情感过滤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在其“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理论框架中提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如动机、自信和焦虑等,会像过滤器一样影响他们对语言输入的吸收。当学习者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如放松、自信且动机高昂时,情感过滤器的作用减弱,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能够更顺利地进入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从而促进语言学习。相反,当学习者处于消极情感状态,如焦虑、缺乏自信或动机不足时,情感过滤器的作用增强,阻碍语言输入的吸收,不利于语言学习。情感过滤假说中的关键情感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学习者能否有效地吸收语言输入并实现语言习得。
二、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
外语学习情绪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主要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课堂环境等;而内因则涉及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学习信念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等方面。 一个积极、支持性的课堂环境能够显著促进学习者的情绪积极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Dewaele(2014)指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够有效减少学习者的焦虑感,同时提升其学习动机和满意度。Zim-merman(2002)的研究表明,学习者使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能力与他们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能够有效管理情绪的学习者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成效。此外,学业自我效能感也在情绪体验中起着关键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更有可能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如享受和满足;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更容易感到焦虑和挫败。
了解和改善这些影响情绪的因素对于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应该意识到情绪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优化学习体验。
Dewaele和MacIntyre(2014)设计的外语愉悦量表(Foreign Language Enjoy-ment Scale)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外语学习情绪研究,揭示了愉悦和焦虑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李成陈(2023)对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进行的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一步证实了愉悦与焦虑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指出无聊情绪对学习成效的负面影响。
(一)积极情绪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与外语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Mercer(2018)发现,积极情绪体验能够显著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语言学习的效果。胡慧妮等(2024)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调查研究显示,课堂上频繁体验积极情绪(如快乐、兴趣)的学生,在英语综合能力测试中的成绩显著高于情绪体验较为消极的学生。曹凌静和李绍曦(2024)的研究也表明,泰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愉悦情绪与泰语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揭示,积极情绪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堂参与度,使其更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促进了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语言技能的发展。
(二)消极情绪对学习的阻碍作用
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Horwitz et al., 1986)。然而,当焦虑水平过高时,学习者往往会回避学习任务,导致学习成效显著下降(Ma-cIntyre & Gardner, 1994)。高焦虑水平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进而影响其思维的流畅性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阻碍语言信息的加工与处理(Young,1991)。因此,焦虑在不同水平下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适度焦虑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高的焦虑则会对学习过程产生明显的阻碍。
无聊情绪通常被视为外语学习中的另一种消极情绪。它会导致学习者的注意 力 分 散 ,降 低学 习 动 机(Keller,2010)。刘宏刚和李靖(2021)探讨了无聊情绪对外语学习效果的影响,涉及学习动机、学习效率和记忆保持等多个方面。研究指出,无聊情绪不仅会削弱学习者的内在动机,还会降低其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和信息加工效率,从而对学习成效产生负面影响
(三)情绪对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
情绪状态显著影响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学习者往往更倾向于采用主动、高效的学习策略,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这些策略能够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深度加工和有效整合,从而显著提升学习效果(Oxford,1990; Pekrun et al., 2002)。相反,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学习者则更可能选择逃避、拖延等消极策略,这些行为不仅阻碍了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情绪状态通过调节学习策略的选择与使用,间接影响了外语学习的成效。
三、教学策略与建议
鉴于愉悦情绪与外语学习成效呈正相关,而焦虑和无聊情绪则对外语学习成效产生负面影响,以下教学策略和建议旨在优化学习者的情绪状态,从而提升外语学习效果:
(一)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为优化外语学习效果,教师应致力于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的焦虑感与压力。具体而言,教师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其在愉悦氛围中学习。例如,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其自信心与社交能力;同时,借助猜词游戏、拼字比赛等语言学习游戏,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的反馈策略至关重要,应注重给予及时、具体且正面的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努力,避免过度聚焦错误。这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的自我认知,激励其持续投入学习。此外,让学生参与课堂决策,如自主选择讨论话题或项目主题,可增强其责任感与归属感,促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
合作学习项目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可分摊个体表现压力,使学生专注于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适应未来多元化的场景需求。此外,创新课堂布局,如采用圆形座位排列或设置小组工作区,可营造开放、自然的交流环境,促进师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激发思维碰撞,提升教学效果。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因学习困难或其他原因产生的消极情绪,给予更多关心与鼓励,助力其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困难。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加强沟通交流,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其背景,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赋予其自主权,增强其主动性与责任感。同时,教师应敏锐洞察学生情感变化,及时交流帮扶,保障其心理健康。
教师还应开展情感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能力,满足其生理和安全需求,构建良好班级规章,促进师生关系良性发展。基于马斯洛理论,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实现的价值,助力其探索自我。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需创造包容的情感环境,尊重学生情感表达,促进其情感经验的深化与外化,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识别、表达和调节情绪。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情绪管理训练,教师可帮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技巧,使其在面对学习困难与压力时保持良好情绪。教师自身需保持积极情绪,以感染学生并激发其学习动机,同时善于调控情绪,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这些策略,大学英语教学可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保持良好情绪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四、结语
通过对外语学习中情绪价值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分析,本研究揭示了情绪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能够显著促进外语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消极情绪则对外语学习成效产生阻碍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外语学习中情绪价值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有助于优化外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和高效学习。然而,目前关于外语学习中情绪价值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情绪维度与外语学习各个方面的具体关系,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情绪干预策略,为外语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Dewaele,J.- M.,& MacIntyre, P.D. The Two Faces of Janus? Anxietyand Enjoymen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Studies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2014,4(2),237-274.
[2]Dewaele, J.-M., & MacIntyre, P.D. Foreign Language Enjoyment andAnxiety: Relationships with Age, Gen-der, and Proficiency[J].LanguageLearning Journal, 2016,44 (2),119-135.
[3]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1982.
[4]Mercer, S., Gregersen, T., Ma-cIntyre, P., & Talbot, K. Positive Lan-guage Education: Combining PositiveEduca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J].TAPSLA, 2019,4(2),11-31.
[5]Zimmerman, B. J. Becoming aself-regulated learner: An overview[J].Theory into Practice, 2002, 41(2), 64-70.
[6]曹凌静,李绍曦.外语焦虑、愉悦与无聊情绪对泰语专业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实证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4(9):133-136.
[7]胡慧妮,李书婷,何康玮.多种情绪对大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J].教育进展,2024,14(5):480-486.
[8]李成陈.外语愉悦、焦虑及无聊情绪对网课学习成效的预测作用[J].现代外语,2022,45(2):239-250.
[9]刘宏刚,李靖.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综述与展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5):10-17.
作者单位: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关键词:外语学习;情绪价值;教学策略
外语学习作为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长期以来,研究者们主要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策略的培养,而相对忽视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然而,近年来,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绪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情绪不仅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直接作用于学习的认知过程,如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因此,深入探讨外语学习中的情绪价值,对于优化外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情绪价值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情绪价值的定义
情绪价值的定义在不同领域和研究中存在差异。从心理学角度看,情绪价值是指个体对自身情感体验的主观评价与认知,涵盖了正面情绪(如愉悦、兴趣)和负面情绪(如焦虑、沮丧)两大类。在外语学习情境中,情绪价值具体体现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情绪体验,如兴趣、快乐、焦虑、沮丧等,这些情绪体验对外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选择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
(二)情感过滤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在其“输入假说”(InputHypothesis)理论框架中提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如动机、自信和焦虑等,会像过滤器一样影响他们对语言输入的吸收。当学习者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如放松、自信且动机高昂时,情感过滤器的作用减弱,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能够更顺利地进入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从而促进语言学习。相反,当学习者处于消极情感状态,如焦虑、缺乏自信或动机不足时,情感过滤器的作用增强,阻碍语言输入的吸收,不利于语言学习。情感过滤假说中的关键情感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学习者能否有效地吸收语言输入并实现语言习得。
二、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
外语学习情绪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主要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课堂环境等;而内因则涉及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学习信念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等方面。 一个积极、支持性的课堂环境能够显著促进学习者的情绪积极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Dewaele(2014)指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能够有效减少学习者的焦虑感,同时提升其学习动机和满意度。Zim-merman(2002)的研究表明,学习者使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能力与他们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能够有效管理情绪的学习者往往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成效。此外,学业自我效能感也在情绪体验中起着关键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更有可能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如享受和满足;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更容易感到焦虑和挫败。
了解和改善这些影响情绪的因素对于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应该意识到情绪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优化学习体验。
Dewaele和MacIntyre(2014)设计的外语愉悦量表(Foreign Language Enjoy-ment Scale)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外语学习情绪研究,揭示了愉悦和焦虑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李成陈(2023)对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进行的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一步证实了愉悦与焦虑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指出无聊情绪对学习成效的负面影响。
(一)积极情绪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与外语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Mercer(2018)发现,积极情绪体验能够显著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语言学习的效果。胡慧妮等(2024)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调查研究显示,课堂上频繁体验积极情绪(如快乐、兴趣)的学生,在英语综合能力测试中的成绩显著高于情绪体验较为消极的学生。曹凌静和李绍曦(2024)的研究也表明,泰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愉悦情绪与泰语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揭示,积极情绪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堂参与度,使其更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促进了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语言技能的发展。
(二)消极情绪对学习的阻碍作用
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Horwitz et al., 1986)。然而,当焦虑水平过高时,学习者往往会回避学习任务,导致学习成效显著下降(Ma-cIntyre & Gardner, 1994)。高焦虑水平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进而影响其思维的流畅性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阻碍语言信息的加工与处理(Young,1991)。因此,焦虑在不同水平下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适度焦虑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高的焦虑则会对学习过程产生明显的阻碍。
无聊情绪通常被视为外语学习中的另一种消极情绪。它会导致学习者的注意 力 分 散 ,降 低学 习 动 机(Keller,2010)。刘宏刚和李靖(2021)探讨了无聊情绪对外语学习效果的影响,涉及学习动机、学习效率和记忆保持等多个方面。研究指出,无聊情绪不仅会削弱学习者的内在动机,还会降低其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和信息加工效率,从而对学习成效产生负面影响
(三)情绪对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
情绪状态显著影响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学习者往往更倾向于采用主动、高效的学习策略,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这些策略能够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深度加工和有效整合,从而显著提升学习效果(Oxford,1990; Pekrun et al., 2002)。相反,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学习者则更可能选择逃避、拖延等消极策略,这些行为不仅阻碍了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情绪状态通过调节学习策略的选择与使用,间接影响了外语学习的成效。
三、教学策略与建议
鉴于愉悦情绪与外语学习成效呈正相关,而焦虑和无聊情绪则对外语学习成效产生负面影响,以下教学策略和建议旨在优化学习者的情绪状态,从而提升外语学习效果:
(一)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为优化外语学习效果,教师应致力于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的焦虑感与压力。具体而言,教师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其在愉悦氛围中学习。例如,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其自信心与社交能力;同时,借助猜词游戏、拼字比赛等语言学习游戏,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的反馈策略至关重要,应注重给予及时、具体且正面的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努力,避免过度聚焦错误。这有助于塑造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的自我认知,激励其持续投入学习。此外,让学生参与课堂决策,如自主选择讨论话题或项目主题,可增强其责任感与归属感,促使其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
合作学习项目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可分摊个体表现压力,使学生专注于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适应未来多元化的场景需求。此外,创新课堂布局,如采用圆形座位排列或设置小组工作区,可营造开放、自然的交流环境,促进师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激发思维碰撞,提升教学效果。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因学习困难或其他原因产生的消极情绪,给予更多关心与鼓励,助力其树立学习信心,克服困难。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加强沟通交流,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其背景,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赋予其自主权,增强其主动性与责任感。同时,教师应敏锐洞察学生情感变化,及时交流帮扶,保障其心理健康。
教师还应开展情感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情绪管理与人际交往能力,满足其生理和安全需求,构建良好班级规章,促进师生关系良性发展。基于马斯洛理论,教师可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认知自我实现的价值,助力其探索自我。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需创造包容的情感环境,尊重学生情感表达,促进其情感经验的深化与外化,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识别、表达和调节情绪。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情绪管理训练,教师可帮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技巧,使其在面对学习困难与压力时保持良好情绪。教师自身需保持积极情绪,以感染学生并激发其学习动机,同时善于调控情绪,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这些策略,大学英语教学可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保持良好情绪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成效。
四、结语
通过对外语学习中情绪价值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分析,本研究揭示了情绪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积极情绪能够显著促进外语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消极情绪则对外语学习成效产生阻碍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外语学习中情绪价值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有助于优化外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和高效学习。然而,目前关于外语学习中情绪价值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情绪维度与外语学习各个方面的具体关系,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情绪干预策略,为外语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Dewaele,J.- M.,& MacIntyre, P.D. The Two Faces of Janus? Anxietyand Enjoymen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J].Studies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2014,4(2),237-274.
[2]Dewaele, J.-M., & MacIntyre, P.D. Foreign Language Enjoyment andAnxiety: Relationships with Age, Gen-der, and Proficiency[J].LanguageLearning Journal, 2016,44 (2),119-135.
[3]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1982.
[4]Mercer, S., Gregersen, T., Ma-cIntyre, P., & Talbot, K. Positive Lan-guage Education: Combining PositiveEduca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J].TAPSLA, 2019,4(2),11-31.
[5]Zimmerman, B. J. Becoming aself-regulated learner: An overview[J].Theory into Practice, 2002, 41(2), 64-70.
[6]曹凌静,李绍曦.外语焦虑、愉悦与无聊情绪对泰语专业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实证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4(9):133-136.
[7]胡慧妮,李书婷,何康玮.多种情绪对大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J].教育进展,2024,14(5):480-486.
[8]李成陈.外语愉悦、焦虑及无聊情绪对网课学习成效的预测作用[J].现代外语,2022,45(2):239-250.
[9]刘宏刚,李靖.外语学习无聊情绪研究:综述与展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5):10-17.
作者单位: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