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引领科普前进方向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
文章字数:103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三条,明确提出科普事业的发展方向、路径和使命,为我国科普事业锚定前行方向,注入不竭动力。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科普事业的全面领导”,这是科普工作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行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高瞻远瞩,精准把握人民需求与国家发展脉搏。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和社会需求,制定科学的科普发展战略,规划科普工作的重点方向,推动科普事业繁荣发展。从加强顶层设计,到推动基层实践形成良好科普工作机制,从组织全国科普日等大规模科普活动,到引导科普资源向基层、向薄弱地区倾斜,始终引领着科普事业沿着正确道路前行,确保科普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和国家发展大局。
  “开展科普,应当以人民为中心”,这是科普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人民是科普的最终受益者,科普工作要贴近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际。例如,面向农民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针对老年人开展慢性病防治科普讲座,帮助他们掌握健康管理知识。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让科普内容契合人民需求,让人民在科普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切实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与价值。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为科普工作指明了主攻方向,也为科普内容确立了基本范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使科普能及时传播量子通信、基因编辑等前沿成果,让公众了解最新科技动态;面向经济主战场,普及工业互联网知识,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科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大飞机制造、芯片研发等领域开展科普,凝聚全社会力量支持国家战略,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疫苗接种、食品安全等科普宣传,守护人民生命健康防线。
  “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推动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风尚”,这是科普的深层文化价值。通过讲述科学家故事,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潜能,让创新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萌芽;展示民间草根的创意发明,打消公众对创新的畏难情绪。当崇尚科学、追求创新成为社会风气,必将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不竭动力。
  “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是科普的使命任务和长远价值。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赋能、人才支撑,科普助力培育科技人才、加速科技传播应用。科普微观上提升个体创新能力,宏观上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革新,为建设科技强国添砖加瓦。
  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沿着“四个面向”的路径,实现科普推动创新、服务发展的价值,必将助力我国建成科技强国。
  (王挺)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