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链”上发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文章字数:1754
近年来,宿州市萧县明确“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坚持走好“科创+产业”发展路子,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路径,持续推进功能性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壮大、集群式发展。2024年集群内拥有规上工业企业43家,实现产值110.2亿元,同比增长20%。今年1月至3月,集群(基地)现有规上企业48家,实现产值24.51亿元。
坚持规划引领
明确发展方向
顶层设计夯基筑台。该县出台《萧县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7年)》,明确功能性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一县一策”发展新材料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功能性新材料特色优势产业,构建推动集群(基地)发展壮大的规划支撑体系。品牌赋能提质增效。持续擦亮防腐蚀特色产业品牌,成功召开中国·萧县工业腐蚀产业链展示会暨腐蚀控制工程大会,参与在西安举办的第22届世界腐蚀大会,获批“中国腐蚀与防护科普实验基地”。创新生态聚势赋能。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意见》《萧县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500万元,利用政策导向和激励效应,激发全县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强链”上突破
聚力“龙头培育”
聚力打造梯次强企方阵。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路径,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行业领军企业。林平高档包装纸产量位居安徽省造纸企业前列,主要产品安徽市场占有率40%以上。2022年入选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第59位,2023年入选安徽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榜单第83位。2024年获评省级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导者”。聚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坚持动态管理,遵循规上工业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企共育”规律,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截至2024年底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其中集群(基地)内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占比41.9%。2023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获新突破,林平股份成功申报国家级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力资金争取助企发展。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制造业贴息专项贷款等各项惠企政策专项资金申报。截至目前,集群(基地)现有规上工业企业48家,规上企业数量较获批时翻一番。2024年集群内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超1亿元以上企业16家。
坚持“延链”上发力
聚力“链条延伸”
突出“双招双引”,延伸产业链条。在北京、济南等地召开“双招双引”推介会及产业推介宣传。组织“伏羊文化节”“双招双引”推介会。苏泰新材料装备智造产业项目、宏光年产10万吨高端储能负极材料、万乐环保年产10万吨防腐材料等项目成功签约。突出园区建设,延伸发展链条。加快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萧兴路修复工程、国晟“双碳”产业园外围绿化、合成革园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等项目完成施工。持续推进“标准地”改革,加速腾笼换鸟步伐,试行“管委会+平台公司”新体制。2024年累计出让工业用地20宗共966.43亩,均以“标准地”出让成交。突出要素保障,延伸保障链条。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培育,16.78亿元“亩均英雄贷”精准高效惠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2024年,引导林平、金玉米、天瑞水泥、新秀化学等集群内企业成功申报各类惠企政策专项资金合计1.12亿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补链”上提升
聚力“创新赋能”
聚焦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功能性新材料领域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转化和创新等平台。2024年,安徽省功能性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立项组建,为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集群(基地)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聚焦打造“科创飞地”平台,在上海市松江区G60松江·中安科创园设立“科创飞地”——萧县·长三角城市联合创新空间,已完成近1700平方米创新空间的搭建和运营,入驻海尚、易方智控2个研发中心,实现“借梯登高”,为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聚力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型县建设步伐,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高校和“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024年,萧县落实科研经费3.19亿元,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50亿元。 (张浩董晴)
坚持规划引领
明确发展方向
顶层设计夯基筑台。该县出台《萧县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7年)》,明确功能性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一县一策”发展新材料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功能性新材料特色优势产业,构建推动集群(基地)发展壮大的规划支撑体系。品牌赋能提质增效。持续擦亮防腐蚀特色产业品牌,成功召开中国·萧县工业腐蚀产业链展示会暨腐蚀控制工程大会,参与在西安举办的第22届世界腐蚀大会,获批“中国腐蚀与防护科普实验基地”。创新生态聚势赋能。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意见》《萧县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500万元,利用政策导向和激励效应,激发全县创新创业活力。
坚持“强链”上突破
聚力“龙头培育”
聚力打造梯次强企方阵。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路径,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行业领军企业。林平高档包装纸产量位居安徽省造纸企业前列,主要产品安徽市场占有率40%以上。2022年入选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第59位,2023年入选安徽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榜单第83位。2024年获评省级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领导者”。聚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坚持动态管理,遵循规上工业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企共育”规律,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截至2024年底共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家,其中集群(基地)内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占比41.9%。2023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获新突破,林平股份成功申报国家级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力资金争取助企发展。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制造业贴息专项贷款等各项惠企政策专项资金申报。截至目前,集群(基地)现有规上工业企业48家,规上企业数量较获批时翻一番。2024年集群内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超1亿元以上企业16家。
坚持“延链”上发力
聚力“链条延伸”
突出“双招双引”,延伸产业链条。在北京、济南等地召开“双招双引”推介会及产业推介宣传。组织“伏羊文化节”“双招双引”推介会。苏泰新材料装备智造产业项目、宏光年产10万吨高端储能负极材料、万乐环保年产10万吨防腐材料等项目成功签约。突出园区建设,延伸发展链条。加快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萧兴路修复工程、国晟“双碳”产业园外围绿化、合成革园区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等项目完成施工。持续推进“标准地”改革,加速腾笼换鸟步伐,试行“管委会+平台公司”新体制。2024年累计出让工业用地20宗共966.43亩,均以“标准地”出让成交。突出要素保障,延伸保障链条。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培育,16.78亿元“亩均英雄贷”精准高效惠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2024年,引导林平、金玉米、天瑞水泥、新秀化学等集群内企业成功申报各类惠企政策专项资金合计1.12亿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补链”上提升
聚力“创新赋能”
聚焦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功能性新材料领域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转化和创新等平台。2024年,安徽省功能性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立项组建,为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集群(基地)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聚焦打造“科创飞地”平台,在上海市松江区G60松江·中安科创园设立“科创飞地”——萧县·长三角城市联合创新空间,已完成近1700平方米创新空间的搭建和运营,入驻海尚、易方智控2个研发中心,实现“借梯登高”,为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聚力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型县建设步伐,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高校和“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024年,萧县落实科研经费3.19亿元,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50亿元。 (张浩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