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安徽中钢联新材料有限公司专注特种合金及复合材料研发生产——
从“书包创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
文章字数:1422
  近日,在位于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安徽中钢联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特种合金冶炼车间里,钛、镍等贵金属通过热轧工艺,与钢板完美接合成为复合材料板材,准备发给客户。“这一批钛钢复合板,要送到全国好几处在建火力发电厂,钛钢耐腐蚀性极强,用于制造脱硫脱硝设备。”公司负责人吕林介绍。
  镍基合金、高温合金、耐蚀合金及金属复合材料,这些都是中钢联的拳头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核电、海水淡化、石化、航天航空等领域。“我们的产品出口欧洲、中东、南亚等地,中东各国使用的海水淡化装置很多使用了我们公司的镍基合金。今年一季度我们接了个大订单,眼下正是生产旺季,我们每天都马力全开,完成订单。”吕林说。
  很难想象,这样一家龙头明星企业竟是8年前由大学毕业没几年的吕林背着书包建立的。
  “2017年,我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4年后,变卖了南京的房子,背着书包、带着全部身家158万元,在全国各地寻求创业的机会。”1989年出生的吕林说,没有光鲜的背景、没有雄厚的资金,他在不少地方吃了闭门羹。然而在六安,他找到了发展的希望。
  “一个背着书包的书生,说他想建设新材料冶炼厂,我们一开始也觉得是异想天开。但委托了专业的基金公司对吕林进行背景调查后,我们发现他有在相关行业大厂工作的经历,也掌握了复合材料生产的核心技术。我们决定支持这个年轻人的创业梦,为他提供了6000平方米厂房和相关设备3年的使用权,让他在高新区安家。”六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婷说,经过半年的接触后,2017年10月,吕林在六安高新区开始创业。
  投产后的中钢联很快迎来事业的小爆发,积极使用新工艺,中钢联的复合材料产品物美价廉,2019年初客户的大量订单让初创期的中钢联“过载”了。“订单太多,企业规模有限、资金有限。每天都有客户上门催货,如果没法完成订单,刚刚树立起的口碑就砸了。”吕林说,企业才落地一年多,没有银行愿意给他们贷款。这时六安市担保公司“雪中送炭”,牵头中国银行为中钢联发放了200万元贷款,很快裕安区担保公司也联合徽商、中信银行为企业提供了500万元的贷款。“政银担联合,为我们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难题,我们立刻购买原材料,最终完成了所有订单,在行业内树起了好口碑。”吕林感激地说。
  从零开始,如今的中钢联年产值突破5亿元,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入库企业、安徽省新材料优势企业。而这是六安高新区里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六安高新区围绕“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源”的功能定位,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两新一高”主导产业,打造优良营商环境,构建产业生态链,推进产业集聚集群。
  “不论企业大小,我们在全生命周期都配备包保领导及服务专员,帮助企业及时办理备案、环评、能评、安评等各类手续,按照‘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对入驻企业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黄婷介绍,企业正常投产后,高新区也会常态化联系企业,定期走访收集企业诉求,为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等方面困难,为企业“雪中送炭”,助力企业投资兴业。“例如中钢联,我们了解到他们有人才需求,就通过‘政录企用’渠道,为他们输送了2名人才,由政府支付工资为企业服务3年。这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才缺口,也减轻了企业的人力成本。”黄婷说。
  今年六安高新区将大力培育“两新一高”主导产业,支持园区内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20家。
  (袁野)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