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我省开放型经济不断实现新突破
文章字数:1407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5月12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全省实现进出口2153.3亿元、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国11.8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第9、中部第1;实际对外投资7亿美元、同比增长9.2%;实际到位外资40.7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超30亿元,总量中部第1),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9家、同比增长1.7%。
近年来,我省坚定不移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谋发展,始终把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着重聚焦五个方面,聚力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不断实现新突破。
聚焦公平便利,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出台《安徽省稳外资行动方案》,谋划6个方面共16条举措,多措并举稳住外资规模、稳住外商信心、稳住投资预期。开展内外资差别待遇专项清理工作,整合优化162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机构,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优化外国自然人来皖投资设立企业全流程登记服务,探索外资企业注册登记“容缺受理”模式,实施外商再投资外汇免登记试点等便利化措施。建立百家重点外资企业包保制度,深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开展国际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评选等活动,系统性全方位宣传推介我省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安徽国际影响力和知晓度。
聚焦便捷畅通,构建更高水平的贸易环境。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创新升级地方特色功能应用,高质量建设安徽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口岸监管和服务能级。持续推动进出口货物“远程属地查验”和“批次检验”监管模式改革,深化“离港确认”“联动卸载”改革,强化区域通关协同。进一步发挥全省7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平台功能,举办20场“跨境电商走进产业带”活动,持续优化海外仓全球布局。持续开展“外贸+金融”服务创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通过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提供长期融资支持,为企业“量体裁衣”提供全险种服务。
聚焦国际合作,完善更具效率的出海环境。持续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积极推动外贸产品标准与合格评定走出去。发挥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作用,开展10场左右“金融+”“汽车+”等专题活动,推动汽车、光伏、锂电等优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参与国际竞争。积极推进中国(安徽)—泰国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首批22家境外商务服务网点,为企业出海提供便利和支持。结合我省外资主要来源地和产业发展特点,聚焦重点国别和地区,在客商资源导入、招商活动安排、项目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聚焦规则对接,营造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制定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推动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创新,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安徽方案”。加快推进合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全省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行动,推动国家级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要素保障、场景应用、监管服务等集成创新。
聚焦宜居宜业,建设更有温度的生活环境。在便利国际人员往来、优化外国人才综合服务、提升公共服务领域国际化品质等方面下足功夫,编制发布《外国商务人士在安徽工作生活指引(2025年版)》。因地制宜推进机场(高铁)“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外籍来皖人员提供支付、通讯、交通、文旅等便捷服务。提升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服务品质,满足外籍人士及其子女在皖就医、就学需求。
近年来,我省坚定不移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谋发展,始终把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着重聚焦五个方面,聚力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不断实现新突破。
聚焦公平便利,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出台《安徽省稳外资行动方案》,谋划6个方面共16条举措,多措并举稳住外资规模、稳住外商信心、稳住投资预期。开展内外资差别待遇专项清理工作,整合优化162家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机构,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优化外国自然人来皖投资设立企业全流程登记服务,探索外资企业注册登记“容缺受理”模式,实施外商再投资外汇免登记试点等便利化措施。建立百家重点外资企业包保制度,深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开展国际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评选等活动,系统性全方位宣传推介我省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安徽国际影响力和知晓度。
聚焦便捷畅通,构建更高水平的贸易环境。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创新升级地方特色功能应用,高质量建设安徽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口岸监管和服务能级。持续推动进出口货物“远程属地查验”和“批次检验”监管模式改革,深化“离港确认”“联动卸载”改革,强化区域通关协同。进一步发挥全省7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平台功能,举办20场“跨境电商走进产业带”活动,持续优化海外仓全球布局。持续开展“外贸+金融”服务创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通过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提供长期融资支持,为企业“量体裁衣”提供全险种服务。
聚焦国际合作,完善更具效率的出海环境。持续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积极推动外贸产品标准与合格评定走出去。发挥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作用,开展10场左右“金融+”“汽车+”等专题活动,推动汽车、光伏、锂电等优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参与国际竞争。积极推进中国(安徽)—泰国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首批22家境外商务服务网点,为企业出海提供便利和支持。结合我省外资主要来源地和产业发展特点,聚焦重点国别和地区,在客商资源导入、招商活动安排、项目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聚焦规则对接,营造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制定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推动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创新,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安徽方案”。加快推进合肥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全省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行动,推动国家级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要素保障、场景应用、监管服务等集成创新。
聚焦宜居宜业,建设更有温度的生活环境。在便利国际人员往来、优化外国人才综合服务、提升公共服务领域国际化品质等方面下足功夫,编制发布《外国商务人士在安徽工作生活指引(2025年版)》。因地制宜推进机场(高铁)“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外籍来皖人员提供支付、通讯、交通、文旅等便捷服务。提升国际教育、国际医疗等服务品质,满足外籍人士及其子女在皖就医、就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