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基层国有企业开展高质量巡察的探索实践
文章字数:2511
摘要:巡察工作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在基层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以从事文化与科技的央企二级子公司为具体案例,深入探讨基层国有企业如何开展高质量巡察工作,通过详细阐述其在巡察工作中的实践探索,包括聚焦政治巡察,突出全的要求,贯通监督合力,深化成果运用,锤炼专业能力等方面内容,并结合实践进行深入思考与总结启示,旨在为基层国有企业开展巡察工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借鉴,助力基层国有企业提升巡察工作质量。
关键词:基层国有企业;巡察工作;政治监督;成果运用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巡察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是推动基层国有企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开展高质量巡察,既是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基层国企改革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对于护航企业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从重要性角度看: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国企发展根基。国有企业的政治性决定了必须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根”和“魂”。巡视巡察作为“政治体检”,高质量巡察通过聚焦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等重点任务,能够精准发现国企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偏差,推动企业党委(党组)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彰显国企的政治担当与战略价值。
(二)从必要性角度看:破解发展瓶颈,提升国企治理效能。当前,部分基层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面临市场化机制不完善、风险防控不到位、创新动力不足等深层次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巡察这一“利剑”找准病灶,靶向治疗。高质量巡察能够深入排查企业在投资决策、科技创新、选人用人等关键环节的漏洞,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权责清晰、制衡有效的治理结构。此外,巡察还能通过挖掘基层创新实践、总结典型经验,为国企破解改革难题提供新思路。
(三)从紧迫性角度看:应对风险挑战,护航国企行稳致远。在百年变局与外部风险交织叠加的复杂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内部腐败风险隐患严重威胁着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高质量巡察以问题为导向,能够及时发现和化解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潜在风险,避免小问题演变为大隐患。同时,高质量巡察能倒逼国企增强忧患意识,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自主创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二、实践探索
央企子公司的巡察工作既要承接中央的要求,又要结合集团的部署,还要关注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巡察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突出高的站位,更加聚焦政治巡察。一是突出“两个维护”根本任务,提高政治监督的针对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党建、网信事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强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开展政治监督,深入了解被巡察党组织是否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数字内容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政治监督的实效性。巡察工作锚定战略实施思路,将战略落地执行情况纳入巡察范围,了解关键少数推动科技创新、战略落地执行等情况,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纳入巡察监督重点。
(二)突出全的要求,更加彰显巡察利剑。一是做足做全巡前准备。配强力量。巡察办坚持“一带一”“老带新”“党建带业务”等原则,定制化组建巡察组,充分保障巡察队伍人员力量。摸清情况。巡察组进驻前,做实“政策导入、问题导入、经验导入”。做好培训。重点加强巡察工作流程、撰写巡察报告、制作问题底稿等培训,并邀请优秀巡察组成员分享经验。二是健全完善流程机制。建立同题共答机制,推动巡察组在进驻前向公司分管领导征求意见,分析研判被巡察单位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建立沟通会商机制,充分听取被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意见,使发现的问题更加准确;巡察办与巡察组全周期会商,共同把好巡察发现问题的政治关、判断关、事实关、建议关和文字关。建立底稿编审机制,坚持“一问题一底稿”,对巡察问题底稿逐一把关,做到事实清楚、内容真实、材料完整、结论严谨,确保工作经得起检验。
(三)突出严的基调,更加贯通监督合力。一是坚持以发现高质量问题为导向。深入挖掘思想认识、责任体系、队伍建设和工作机制等深层次原因,督促各级党组织践行规范性、专业性的工作要求,凝心聚力推动改革发展党建各项工作落细落实。二是推进大监督体系贯通协调。推进纪巡融合,巡前组织纪委办公室介绍信访情况,政治生态情况等;巡察期间对反映的重要问题线索边巡边查;将巡察发现问题纳入专项监督重点,推动纪律监督、巡察监督深度融合。推进与其他监督贯通,将审计、财经检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巡察重要监督内容,发挥监督工作协调小组作用,将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推动重点领域正风肃纪反腐。把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探索建立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联动稽核等监督工具,对增长率、均值、异常数据点位等指标进行多维度挖掘,助力深挖问题。
(四)突出治的理念,更加深化成果运用。一是压实责任力度。建立巡视巡察监督工作“双台账”,定期对账、销号管理、持续督导;党委组织部运用管理人员综合考评、一报告两评议等方式跟踪长期整改成效;巡察工作办公室组织召开阶段性整改调研会议,对巡察整改进展情况进行指导督导,跟踪了解整改进展。二是促进企业治理深度。加强对巡察发现问题的综合归纳和提炼分析,梳理形成共性问题通报,推动各级党组织对照检查,未巡先改;围绕发现的共性问题、典型问题,向总部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督促系统治理,有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突出专的机制,更加锤炼专业能力。一是以队伍建设赋活力。抓住巡前巡中巡后关键节点,通过巡前廉洁谈话、巡中交流座谈、巡后集体审议,强化对巡察工作的指导督导;通过年度绩效激励和纪律作风后评估对巡察组加强激励与约束。二是以信息化建设助提升。扎实推动信息技术与巡察业务深度融合,一方面抓好统建系统应用,推广应用巡视巡察单机系统,另一方面推进系统建设,引入AI技术,提升数智化能力。 (曾达峰)
关键词:基层国有企业;巡察工作;政治监督;成果运用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巡察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是推动基层国有企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开展高质量巡察,既是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基层国企改革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对于护航企业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从重要性角度看: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国企发展根基。国有企业的政治性决定了必须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根”和“魂”。巡视巡察作为“政治体检”,高质量巡察通过聚焦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等重点任务,能够精准发现国企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偏差,推动企业党委(党组)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彰显国企的政治担当与战略价值。
(二)从必要性角度看:破解发展瓶颈,提升国企治理效能。当前,部分基层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面临市场化机制不完善、风险防控不到位、创新动力不足等深层次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巡察这一“利剑”找准病灶,靶向治疗。高质量巡察能够深入排查企业在投资决策、科技创新、选人用人等关键环节的漏洞,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权责清晰、制衡有效的治理结构。此外,巡察还能通过挖掘基层创新实践、总结典型经验,为国企破解改革难题提供新思路。
(三)从紧迫性角度看:应对风险挑战,护航国企行稳致远。在百年变局与外部风险交织叠加的复杂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内部腐败风险隐患严重威胁着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高质量巡察以问题为导向,能够及时发现和化解企业在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潜在风险,避免小问题演变为大隐患。同时,高质量巡察能倒逼国企增强忧患意识,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自主创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二、实践探索
央企子公司的巡察工作既要承接中央的要求,又要结合集团的部署,还要关注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巡察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突出高的站位,更加聚焦政治巡察。一是突出“两个维护”根本任务,提高政治监督的针对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党建、网信事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强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开展政治监督,深入了解被巡察党组织是否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数字内容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政治监督的实效性。巡察工作锚定战略实施思路,将战略落地执行情况纳入巡察范围,了解关键少数推动科技创新、战略落地执行等情况,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纳入巡察监督重点。
(二)突出全的要求,更加彰显巡察利剑。一是做足做全巡前准备。配强力量。巡察办坚持“一带一”“老带新”“党建带业务”等原则,定制化组建巡察组,充分保障巡察队伍人员力量。摸清情况。巡察组进驻前,做实“政策导入、问题导入、经验导入”。做好培训。重点加强巡察工作流程、撰写巡察报告、制作问题底稿等培训,并邀请优秀巡察组成员分享经验。二是健全完善流程机制。建立同题共答机制,推动巡察组在进驻前向公司分管领导征求意见,分析研判被巡察单位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建立沟通会商机制,充分听取被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意见,使发现的问题更加准确;巡察办与巡察组全周期会商,共同把好巡察发现问题的政治关、判断关、事实关、建议关和文字关。建立底稿编审机制,坚持“一问题一底稿”,对巡察问题底稿逐一把关,做到事实清楚、内容真实、材料完整、结论严谨,确保工作经得起检验。
(三)突出严的基调,更加贯通监督合力。一是坚持以发现高质量问题为导向。深入挖掘思想认识、责任体系、队伍建设和工作机制等深层次原因,督促各级党组织践行规范性、专业性的工作要求,凝心聚力推动改革发展党建各项工作落细落实。二是推进大监督体系贯通协调。推进纪巡融合,巡前组织纪委办公室介绍信访情况,政治生态情况等;巡察期间对反映的重要问题线索边巡边查;将巡察发现问题纳入专项监督重点,推动纪律监督、巡察监督深度融合。推进与其他监督贯通,将审计、财经检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巡察重要监督内容,发挥监督工作协调小组作用,将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推动重点领域正风肃纪反腐。把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探索建立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联动稽核等监督工具,对增长率、均值、异常数据点位等指标进行多维度挖掘,助力深挖问题。
(四)突出治的理念,更加深化成果运用。一是压实责任力度。建立巡视巡察监督工作“双台账”,定期对账、销号管理、持续督导;党委组织部运用管理人员综合考评、一报告两评议等方式跟踪长期整改成效;巡察工作办公室组织召开阶段性整改调研会议,对巡察整改进展情况进行指导督导,跟踪了解整改进展。二是促进企业治理深度。加强对巡察发现问题的综合归纳和提炼分析,梳理形成共性问题通报,推动各级党组织对照检查,未巡先改;围绕发现的共性问题、典型问题,向总部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督促系统治理,有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突出专的机制,更加锤炼专业能力。一是以队伍建设赋活力。抓住巡前巡中巡后关键节点,通过巡前廉洁谈话、巡中交流座谈、巡后集体审议,强化对巡察工作的指导督导;通过年度绩效激励和纪律作风后评估对巡察组加强激励与约束。二是以信息化建设助提升。扎实推动信息技术与巡察业务深度融合,一方面抓好统建系统应用,推广应用巡视巡察单机系统,另一方面推进系统建设,引入AI技术,提升数智化能力。 (曾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