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鸿鹄智创:以“智改数转”锻造新质生产力
文章字数:1002

在安徽省金寨经济开发区,一座占地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正以“黑科技”重新定义传统焊材制造业。作为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焊接材料生产基地,鸿鹄智创的智能化车间内,40条全自动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运转,机械臂精准完成焊丝缠绕打包,AGV机器人有序搬运成品入库——这座“未来工厂”仅用60名工人便实现月产1万吨的惊人效率,生动诠释了新质生产力对传统制造业的深刻变革。
“智造”革命:效率提升15%,人力成本降低70%
作为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注高端焊材研发生产的全资子公司,鸿鹄智创自2021年落户金寨经济开发区以来,便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现已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拥有40条智能化焊材生产线及自主实验室,年产能超26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钢结构、船舶等领域,是华东地区焊接材料产业链的重要支点。
2024年,公司通过全面升级自动化设备、植入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从原材料检测到生产、质检、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传统焊材工厂需要200人完成的产量,我们60人即可达成。”总经理王安平介绍,通过精拉—化镀一体化生产线、全自动包装系统等创新应用,生产效率提升15%,用工成本下降超70%,公司焊丝年产能突破20万吨、出口钢结构6万吨,成为安徽省焊材行业的智能化标杆。
“现在焊丝能细到0.6毫米,比传统焊条精准十倍。”技术员展示的药芯焊丝,内部包裹着特殊合金粉,可满足船舶、高铁等高端焊接需求。企业每年投入1700万元研发,最新研发的欧标产品已启动欧盟认证。尽管受钢材价格波动影响,企业2024年销售额预计调整至8亿元,但出口业务逆势增长。“焊材是工业刚需,智能化生产让我们在成本和质量上更具优势。”王安平表示,目前正与多家国际客户推进长期合作。
政企协同:
金寨开发区赋能产业升级
鸿鹄智创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地优质的营商环境。母公司鸿路钢构2017年落户金寨后,政府通过政策扶持与服务保障,推动鸿鹄智创在2年内建成40条智能产线,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100%。2024年,公司年产值达7.52亿元,为区域经济稳中向好注入新动能。
“从‘制造’到‘智造’,我们不仅在做技术升级,更是在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范式革命。”王安平强调。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这座大别山麓的智能工厂,正在用科技创新的力量,书写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的生动篇章。未来,鸿鹄智创将持续以创新驱动发展,助力中国焊材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迈进,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