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超导技术驱动未来新变革
文章字数:1021

4月27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专项活动——超导材料供需对接会在合肥召开。会议以“超导浪潮驱动未来”为主题,通过成果发布、需求发布、项目签约和主题报告等形式,搭建供需双方交流平台,促进超导材料供需精准对接,推动超导材料的应用拓展。
超导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通过突破材料极限与物理机制,在能源、医疗、交通、信息等领域展现出革命性的应用潜力,成为现代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速磁浮运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丁叁叁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研究进展》报告中指出,磁悬浮列车是超导材料的一项重要应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可填补高铁与航空之间的速度空白,构筑全球领先的陆域快速通达新体系。
“这项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战略性技术,已构建起全系统国产化产业链,形成覆盖研发、试验、制造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高速磁浮全套工程技术的国家,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树立新标杆,目前高速磁悬浮列车已在上海市投入使用。希望作为创新型省份的安徽,能积极参与进来,让高速磁浮交通能在安徽开花结果、落地生根。”丁叁叁说。
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主任蔡传兵在《强磁场用高温超导带材产业化进展》报告中指出,高温超导带材可应用于可控核聚变、变压器、加速器等强磁领域,未来行业商业化应用场景广阔。“合肥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我们在上海的一些科研成果也打算在这里落地,为合肥可控核聚变研究增添一份力量。”
会议还发布了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系统、低磁阻低温液氦温区温度传感器等8项成果,超导带材临界性能提升与材料改性技术、高温超导磁体高可靠性失超保护技术等6项需求。现场进行了6个项目的签约,总金额达13亿元,包括合肥市高温超导技术产业化项目、高性能超导线材关键技术及工程化应用项目等。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群表示,我省深耕超导技术多年,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优势,已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建成了全球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2025年成功突破了“亿度千秒”的大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实现超导量子计算体系最强的优越性。
“面向超导技术产业化发展新阶段,我们愿与各界深化合作,共建科技攻关联合体,重点攻关超导材料的制备技术、超导导体技术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拓宽场景应用新空间,让创新成果在真实场景中加速迭代。”姚群说。(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