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70所国家级农民田间学校育出江淮新农人
文章字数:935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我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建设、创新培育机制、提升培育实效,着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全省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184570人,其中2024年培育42056人。自2020年起,在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评估中,我省已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等次。
围绕培育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目标,我省建立“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级实施、社会参与”的多元协同工作机制,并将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纳入民生工程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体系,层层压实责任。持续加大资金投入,2024年中央财政投入我省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达1.3亿多元、省财政投入资金1324万元。
从构建多元化师资体系、完善立体化教学资源网络、建立标准化课程体系等方面着手,我省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动态培育师资库,入库教师达6333人;2024年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突破年龄和职称限制,首次将34名农村“田专家”“土秀才”等乡土人才纳入农民培训师资库。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农民田间学校70所(其中52所入选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11所入选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7所入选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省级201所,入库实训基地2020个,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实现每个专业至少建立1个实训基地。
为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地从方案设计、对象遴选、培育重点、课程设置四个维度,构建精准培育体系。通过动态分析辖区内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制定“一县一策”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并建立“个人申报、村级推荐、乡镇审核、县级审定”四级遴选机制,精准遴选一批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农村领域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和返乡人员。
聚焦现代农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任务,各地组织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围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等,开展经营管理、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系统培训;围绕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开展综合素养提升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还建立以赛促训机制,选拔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参加职业技能大赛。2024年,我省共推荐4名选手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其中1名选手获得农业经理人工种一等奖,3名选手获得拖拉机驾驶员工种三等奖。
(冯长福 张云 尤东玲)
据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全省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184570人,其中2024年培育42056人。自2020年起,在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评估中,我省已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等次。
围绕培育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目标,我省建立“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级实施、社会参与”的多元协同工作机制,并将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纳入民生工程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体系,层层压实责任。持续加大资金投入,2024年中央财政投入我省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达1.3亿多元、省财政投入资金1324万元。
从构建多元化师资体系、完善立体化教学资源网络、建立标准化课程体系等方面着手,我省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动态培育师资库,入库教师达6333人;2024年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突破年龄和职称限制,首次将34名农村“田专家”“土秀才”等乡土人才纳入农民培训师资库。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农民田间学校70所(其中52所入选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11所入选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7所入选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省级201所,入库实训基地2020个,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实现每个专业至少建立1个实训基地。
为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地从方案设计、对象遴选、培育重点、课程设置四个维度,构建精准培育体系。通过动态分析辖区内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制定“一县一策”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并建立“个人申报、村级推荐、乡镇审核、县级审定”四级遴选机制,精准遴选一批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农村领域生产、经营、服务的农民和返乡人员。
聚焦现代农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等重点任务,各地组织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围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等,开展经营管理、绿色发展、品牌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系统培训;围绕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开展综合素养提升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还建立以赛促训机制,选拔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参加职业技能大赛。2024年,我省共推荐4名选手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其中1名选手获得农业经理人工种一等奖,3名选手获得拖拉机驾驶员工种三等奖。
(冯长福 张云 尤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