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公安院校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 与公安专业学生学业表现的相关性研究报告
文章字数:4645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对于承担特殊社会职责的公安专业学生而言,这一关系更显重要。本研究聚焦于院校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公安专业学生学业表现之间的潜在关联,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服务质量对特定专业群体学习成效的影响。通过综合考察心理健康、学业表现、专业特性和服务满意度等多个维度,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心理健康服务效果的理解,也为改善公安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业表现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安院校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公安专业学生学业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基于现有文献和理论框架,研究设定了以下四个主要研究目标:评估公安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分析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业表现特征;探究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学业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研究内容
(一)评估公安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公安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各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中选取1000名学生作为被试。
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公安专业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问卷”,包含以下维度:服务可及性(5题)、咨询质量(10题)、环境舒适度(5题)、问题解决效果(10题)以及整体满意度(5题)等五个部分。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1表示“非常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2)深度访谈:从问卷调查的参与者中,选取50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定性数据。
3.研究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
①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的总体评价较为积极,其中对咨询质量的满意度最高(M=4.02,SD=0.95),而对问题解决效果的满意度相对较低(M=3.68,SD=1.05)。②信度分析:问卷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③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问题解决效果与整体满意度的相关最高(r=0.82,p〈0.01),表明问题解决效果可能是影响学生整体满意度的关键因素。④方差分析:性别差异。对性别在各维度满意度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女生在服务可及性、环境舒适度和整体满意度上的评分显著高于男生。⑤年级差异。对年级在各维度满意度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学生)在服务可及性、问题解决效果和整体满意度上的评分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
(2)深度访谈结果
通过对50名学生的深度访谈,我们获得了以下主要发现:
服务可及性:多数学生表示心理咨询服务的地点便利,但预约系统有时会出现拥堵,建议增加在线预约和咨询选项。
咨询质量:学生普遍认为心理咨询师专业素质较高,但有些咨询师对公安专业的特殊性了解不足,建议加强相关培训。
环境舒适度:学生对咨询环境的私密性和舒适度评价较高,但有学生提出希望增加一些放松和冥想的专门空间。
问题解决效果:大部分学生表示咨询对解决他们的问题有所帮助,但也有学生反映某些特殊问题(如警务压力管理)需要更专业的指导。
整体满意度: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的整体评价积极,但希望服务能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以适应公安专业学生的特殊需求。
(二)研究内容:分析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业表现特征
1.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延续第一部分的样本。
数据收集方法:学业成绩数据:从教务系统获取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GPA);学习投入度问卷:采用修订版的“全国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NSSE-China);专业技能评估:结合公安专业特点,设计专业技能测评;创新能力评估:采用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中文版);职业准备度调查:自编“公安专业学生职业准备度问卷”。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
2.研究结果
学业成绩分析:数据显示,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总体表现良好。大四学生的平均GPA最高,可能反映了学生随年级增长学习能力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大二学生的GPA略有下降,这可能与专业课程难度增加有关。
学习投入度分析:结果表明,公安专业学生在同伴合作学习方面表现最为积极,这可能与公安工作的团队特性相关。师生互动得分相对较低,提示可能需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专业技能评估:专业技能评估结果显示,学生在法律知识应用和沟通协调能力方面表现较好,而实务操作技能相对较弱。这可能反映了当前公安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不足。
创新能力分析:公安专业学生在好奇心和挑战性方面的得分较高,这与公安工作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特点相符。想象力维度得分相对较低,可能与公安教育中对规范性的强调有关。
职业准备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较高,这有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然而,实践经验得分较低,反映了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经验不足。
3.讨论与分析
学业成绩与专业特性。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这可能源于学生对专业的深入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改进。然而,大二阶段GPA的轻微下降值得关注,可能需要加强对大二学生的学业支持。
学习投入的特点。同伴合作学习得分高反映了公安专业的团队导向特性。相对较低的师生互动分数提示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机会。可考虑引入更多案例讨论、模拟训练等互动性强的教学形式。
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平衡。学生在法律知识和沟通能力方面表现突出,但实务操作技能有待提高。这一现象凸显了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创新能力评估中想象力得分较低,提示在保持公安工作规范性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职业准备与实践经验。学生展现出较高的职业认同感,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实践经验不足可能影响其未来的职业适应。建议增加实习机会,引入真实案例教学,缩小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差距。
年级差异与发展趋势。各项指标普遍呈现随年级上升的趋势,反映了专业教育的累积效应。但也需警惕可能出现的“高原期”,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业表现呈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色。未来的教育改革应着重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应建立更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到未来的工作岗位。
(三)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学业表现相关性分析
1.相关性分析
为探究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公安专业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本研究对各变量进行了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 p〈0.01)
数据显示,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学生的各项学业表现指标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学习投入度(r=0.42, p〈0.01)和职业准备度(r=0.37,p〈0.01)的相关性最为突出。这表明,对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较高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更充分的职业准备。
2.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对学业表现的预测作用,本研究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为自变量,学业表现各维度为因变量,控制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后的结果如下:
(注:**p〈0.01)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对学生的各项学业表现指标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特别是对学习投入度(β=0.39, p〈0.01)和职业准备度(β=0.34, p〈0.01)的预测效果最为明显。这意味着提高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可能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投入和职业准备状况。
3.调节效应分析
为探究个体差异对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学业表现关系的影响,本研究以性别为调节变量进行了调节效应分析。以学习投入度为因变量的结果如下:
(注:**p〈0.01)
结果表明,性别在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学习投入度的关系中起显著调节作用。简单斜率分析显示,对女生而言,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对学习投入度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四、研究结论
基于本次的研究内容,研究就院校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公安专业学生学业表现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
(一)心理咨询服务质量与学业表现的动态互动机制
研究发现,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业表现存在显著正相关,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学业成绩上,还涵盖了学习投入度、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职业准备度等多个维度。这一发现支持了生态系统理论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的应用,即学生的发展受到多层次环境因素的影响。心理咨询服务作为微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轨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并非单向的。根据交互作用理论,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持续的相互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业表现水平也可能反过来影响其对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和评价。这种双向互动机制暗示了心理咨询服务应采取动态调整策略,以适应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需求变化。
(二)心理韧性培养的关键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对学习投入度和职业准备度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逆境时表现出的积极适应能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服务可能通过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使其更能应对学业压力和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在公安专业这一高压力、高风险的特殊领域,心理韧性的培养尤为重要。心理咨询服务应着重关注学生的压力管理能力、情绪调节策略和问题解决技能,以提升其面对挑战时的适应性和恢复力。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业表现,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社会支持网络的调节效应
性别在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学习投入度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揭示了个体差异在心理服务效果中的重要性。这一发现可以从社会支持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女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包括心理咨询服务,因此从中获得的收益可能更为显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应忽视男性学生的需求。相反,这一发现强调了需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对于公安专业而言,考虑到未来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咨询服务应致力于帮助学生识别和利用各种支持资源,包括同伴支持、家庭支持和专业支持等。
(四)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强化
研究发现,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职业准备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可以从职业认同理论的视角进行解读。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服务可能通过帮助学生培育他们的职业兴趣、价值观和能力,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和强化。对于公安专业学生而言,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尤为关键。考虑到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挑战性,学生需要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与这一职业的匹配度。心理咨询服务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探索职业动机,克服职业选择的不确定性,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心理准备。
(五)整体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采用整体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传统的公安教育可能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然而,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表现和职业准备度密切相关。这意味着,要培养高素质的公安人才,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整体性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其次,加强心理咨询服务与学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其他支持服务的整合,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支持;最后,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和学习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
总之,本研究为理解心理咨询服务与公安专业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洞见,但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未来研究应在方法论创新、文化敏感性、技术应用、跨学科整合等方面继续深化,以期为公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建议。
作者单位: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项目编号:本报告为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JGKT-20241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对于承担特殊社会职责的公安专业学生而言,这一关系更显重要。本研究聚焦于院校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公安专业学生学业表现之间的潜在关联,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服务质量对特定专业群体学习成效的影响。通过综合考察心理健康、学业表现、专业特性和服务满意度等多个维度,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心理健康服务效果的理解,也为改善公安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业表现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安院校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公安专业学生学业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基于现有文献和理论框架,研究设定了以下四个主要研究目标:评估公安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分析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业表现特征;探究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学业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三、研究内容
(一)评估公安专业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公安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各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中选取1000名学生作为被试。
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公安专业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问卷”,包含以下维度:服务可及性(5题)、咨询质量(10题)、环境舒适度(5题)、问题解决效果(10题)以及整体满意度(5题)等五个部分。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1表示“非常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2)深度访谈:从问卷调查的参与者中,选取50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定性数据。
3.研究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
①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的总体评价较为积极,其中对咨询质量的满意度最高(M=4.02,SD=0.95),而对问题解决效果的满意度相对较低(M=3.68,SD=1.05)。②信度分析:问卷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③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问题解决效果与整体满意度的相关最高(r=0.82,p〈0.01),表明问题解决效果可能是影响学生整体满意度的关键因素。④方差分析:性别差异。对性别在各维度满意度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女生在服务可及性、环境舒适度和整体满意度上的评分显著高于男生。⑤年级差异。对年级在各维度满意度上的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学生)在服务可及性、问题解决效果和整体满意度上的评分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
(2)深度访谈结果
通过对50名学生的深度访谈,我们获得了以下主要发现:
服务可及性:多数学生表示心理咨询服务的地点便利,但预约系统有时会出现拥堵,建议增加在线预约和咨询选项。
咨询质量:学生普遍认为心理咨询师专业素质较高,但有些咨询师对公安专业的特殊性了解不足,建议加强相关培训。
环境舒适度:学生对咨询环境的私密性和舒适度评价较高,但有学生提出希望增加一些放松和冥想的专门空间。
问题解决效果:大部分学生表示咨询对解决他们的问题有所帮助,但也有学生反映某些特殊问题(如警务压力管理)需要更专业的指导。
整体满意度:学生对心理咨询服务的整体评价积极,但希望服务能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以适应公安专业学生的特殊需求。
(二)研究内容:分析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业表现特征
1.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延续第一部分的样本。
数据收集方法:学业成绩数据:从教务系统获取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GPA);学习投入度问卷:采用修订版的“全国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NSSE-China);专业技能评估:结合公安专业特点,设计专业技能测评;创新能力评估:采用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中文版);职业准备度调查:自编“公安专业学生职业准备度问卷”。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
2.研究结果
学业成绩分析:数据显示,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总体表现良好。大四学生的平均GPA最高,可能反映了学生随年级增长学习能力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大二学生的GPA略有下降,这可能与专业课程难度增加有关。
学习投入度分析:结果表明,公安专业学生在同伴合作学习方面表现最为积极,这可能与公安工作的团队特性相关。师生互动得分相对较低,提示可能需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专业技能评估:专业技能评估结果显示,学生在法律知识应用和沟通协调能力方面表现较好,而实务操作技能相对较弱。这可能反映了当前公安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不足。
创新能力分析:公安专业学生在好奇心和挑战性方面的得分较高,这与公安工作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特点相符。想象力维度得分相对较低,可能与公安教育中对规范性的强调有关。
职业准备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较高,这有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然而,实践经验得分较低,反映了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经验不足。
3.讨论与分析
学业成绩与专业特性。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这可能源于学生对专业的深入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改进。然而,大二阶段GPA的轻微下降值得关注,可能需要加强对大二学生的学业支持。
学习投入的特点。同伴合作学习得分高反映了公安专业的团队导向特性。相对较低的师生互动分数提示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机会。可考虑引入更多案例讨论、模拟训练等互动性强的教学形式。
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平衡。学生在法律知识和沟通能力方面表现突出,但实务操作技能有待提高。这一现象凸显了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创新能力评估中想象力得分较低,提示在保持公安工作规范性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职业准备与实践经验。学生展现出较高的职业认同感,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实践经验不足可能影响其未来的职业适应。建议增加实习机会,引入真实案例教学,缩小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差距。
年级差异与发展趋势。各项指标普遍呈现随年级上升的趋势,反映了专业教育的累积效应。但也需警惕可能出现的“高原期”,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业表现呈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色。未来的教育改革应着重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应建立更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到未来的工作岗位。
(三)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学业表现相关性分析
1.相关性分析
为探究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公安专业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本研究对各变量进行了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 p〈0.01)
数据显示,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学生的各项学业表现指标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学习投入度(r=0.42, p〈0.01)和职业准备度(r=0.37,p〈0.01)的相关性最为突出。这表明,对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较高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更充分的职业准备。
2.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对学业表现的预测作用,本研究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为自变量,学业表现各维度为因变量,控制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后的结果如下:

(注:**p〈0.01)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对学生的各项学业表现指标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特别是对学习投入度(β=0.39, p〈0.01)和职业准备度(β=0.34, p〈0.01)的预测效果最为明显。这意味着提高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可能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投入和职业准备状况。
3.调节效应分析
为探究个体差异对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学业表现关系的影响,本研究以性别为调节变量进行了调节效应分析。以学习投入度为因变量的结果如下:

(注:**p〈0.01)
结果表明,性别在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学习投入度的关系中起显著调节作用。简单斜率分析显示,对女生而言,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对学习投入度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四、研究结论
基于本次的研究内容,研究就院校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公安专业学生学业表现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
(一)心理咨询服务质量与学业表现的动态互动机制
研究发现,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公安专业学生的学业表现存在显著正相关,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学业成绩上,还涵盖了学习投入度、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职业准备度等多个维度。这一发现支持了生态系统理论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的应用,即学生的发展受到多层次环境因素的影响。心理咨询服务作为微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轨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并非单向的。根据交互作用理论,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持续的相互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业表现水平也可能反过来影响其对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和评价。这种双向互动机制暗示了心理咨询服务应采取动态调整策略,以适应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需求变化。
(二)心理韧性培养的关键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对学习投入度和职业准备度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逆境时表现出的积极适应能力。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服务可能通过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使其更能应对学业压力和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在公安专业这一高压力、高风险的特殊领域,心理韧性的培养尤为重要。心理咨询服务应着重关注学生的压力管理能力、情绪调节策略和问题解决技能,以提升其面对挑战时的适应性和恢复力。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业表现,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社会支持网络的调节效应
性别在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学习投入度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揭示了个体差异在心理服务效果中的重要性。这一发现可以从社会支持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女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包括心理咨询服务,因此从中获得的收益可能更为显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应忽视男性学生的需求。相反,这一发现强调了需要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对于公安专业而言,考虑到未来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咨询服务应致力于帮助学生识别和利用各种支持资源,包括同伴支持、家庭支持和专业支持等。
(四)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强化
研究发现,心理咨询服务满意度与职业准备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可以从职业认同理论的视角进行解读。高质量的心理咨询服务可能通过帮助学生培育他们的职业兴趣、价值观和能力,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和强化。对于公安专业学生而言,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尤为关键。考虑到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挑战性,学生需要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与这一职业的匹配度。心理咨询服务应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探索职业动机,克服职业选择的不确定性,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心理准备。
(五)整体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采用整体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传统的公安教育可能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然而,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表现和职业准备度密切相关。这意味着,要培养高素质的公安人才,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整体性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其次,加强心理咨询服务与学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其他支持服务的整合,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支持;最后,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和学习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
总之,本研究为理解心理咨询服务与公安专业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洞见,但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未来研究应在方法论创新、文化敏感性、技术应用、跨学科整合等方面继续深化,以期为公安教育的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建议。
作者单位: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项目编号:本报告为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JGKT-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