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发挥区级科协引擎作用,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文章字数:1554
在我国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进程中,区级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区级科协”)肩负着重要使命。作为连接科技工作者与区域经济的关键纽带,区级科协正面临从传统服务型组织向创新推动型组织的深刻转型。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区级科协的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深入探究其在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过程中的职能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平台赋能,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平台建设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区级科协应积极联合本地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精心组织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促使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能够精准契合企业实际需求,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发改、招商、商务等部门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涵盖办公场地、技术支持、资金对接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例如,萧山区借助“科创中国”试点契机,构建“企业出题、学会解题”的精准对接机制;常州市武进区打造“科创中国”高新材料服务团,全力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致力于打通“需求—研发—转化”全链条。这些创新实践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推动了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区域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推动服务下沉,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服务下沉是区级科协激发基层创新活力的重要路径。区级科协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将科技服务延伸至基层的每一处角落。在农村地区,组织科技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在城市社区,举办科普讲座、科技展览等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居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科普传播覆盖面,增强科普效果。比如,滨州经开区开展“科技点亮未来”活动,将低碳科普融入社区治理;镜湖区科协集中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丰富多彩科普活动,荣获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此外,要积极探索建立基层科技需求反馈机制,广泛收集群众和企业的科技需求,及时提供针对性服务,让科技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激发基层创新创造活力。
三、加强区域联动,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区域联动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区级科协应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加强与海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如京津冀地区的区级科协加强与周边城市科协的合作,实现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深圳市南山区设立离岸创新中心,推动海外研发成果在本土转化;镜湖区科协与安徽师范大学达成初步合作协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通过开放协同,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聚力聚才引智,夯实区域发展智力支撑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聚才引智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区级科协应依托地方政府人才政策,为引进人才提供科研启动资金等优厚待遇,全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借助举办人才洽谈会等活动,广泛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关注。同时,紧密结合本地产业需求,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活动,为企业输送专业对口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储备优秀人才,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在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区级科协作为连接科技与经济的关键桥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人才为本、平台为基、服务为要、开放为翼”,区级科协必将在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作者简介:韩莺燕,笔名简然,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政府科协主席,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
一、强化平台赋能,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平台建设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区级科协应积极联合本地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精心组织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促使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能够精准契合企业实际需求,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发改、招商、商务等部门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涵盖办公场地、技术支持、资金对接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例如,萧山区借助“科创中国”试点契机,构建“企业出题、学会解题”的精准对接机制;常州市武进区打造“科创中国”高新材料服务团,全力搭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致力于打通“需求—研发—转化”全链条。这些创新实践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推动了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为区域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推动服务下沉,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服务下沉是区级科协激发基层创新活力的重要路径。区级科协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将科技服务延伸至基层的每一处角落。在农村地区,组织科技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在城市社区,举办科普讲座、科技展览等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居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科普传播覆盖面,增强科普效果。比如,滨州经开区开展“科技点亮未来”活动,将低碳科普融入社区治理;镜湖区科协集中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丰富多彩科普活动,荣获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此外,要积极探索建立基层科技需求反馈机制,广泛收集群众和企业的科技需求,及时提供针对性服务,让科技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激发基层创新创造活力。
三、加强区域联动,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区域联动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区级科协应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加强与海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如京津冀地区的区级科协加强与周边城市科协的合作,实现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深圳市南山区设立离岸创新中心,推动海外研发成果在本土转化;镜湖区科协与安徽师范大学达成初步合作协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通过开放协同,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聚力聚才引智,夯实区域发展智力支撑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聚才引智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区级科协应依托地方政府人才政策,为引进人才提供科研启动资金等优厚待遇,全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借助举办人才洽谈会等活动,广泛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关注。同时,紧密结合本地产业需求,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活动,为企业输送专业对口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储备优秀人才,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在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区级科协作为连接科技与经济的关键桥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坚持“人才为本、平台为基、服务为要、开放为翼”,区级科协必将在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作者简介:韩莺燕,笔名简然,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政府科协主席,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