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合肥工业大学在电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文章字数:438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韩如意)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吕珺教授、沈王强副教授团队与海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在电催化合成过氧化氢(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为高效合成过氧化氢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过氧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环保、医疗和工业生产中。传统的合成方法成本高且污染大,而电催化合成法被认为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替代方案。然而,现有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在电催化合成过氧化氢过程中存在活性低、选择性差等问题。为此,研究团队通过创新设计,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催化剂,显著提升了催化性能。
  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富勒烯作为碳基底,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催化剂(Co-SA/CoNP-NSDNC)。这种催化剂结合了钴单原子和钴纳米颗粒的协同作用,同时引入了丰富的拓扑缺陷,显著提升了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该研究不仅揭示了钴单原子与纳米颗粒协同作用的机制,还为设计高效、稳定的碳基催化剂提供了新方向。这一成果有望推动电催化合成过氧化氢技术的实际应用,为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