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中科深谷: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的探路者
文章字数:1955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科深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深谷”)以其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应用成果,成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作为一家长期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的高科技集团公司,中科深谷不仅填补了国内在实时仿真控制系统领域的空白,更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了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科深谷承担安徽省科技厅重大攻坚计划项目“人形机器人-敏捷小脑”研究,致力于打造赋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与中高级人才培养生态圈,推动科技与产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持续赋能产业升级与智能化转型。在教育领域,中科深谷用技术和优质服务助推高等教育中高级产业人才培养,促进中国机器人和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成为中国机器人中高级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智能农业装备、医疗行业和电力特种行业领域,中科深谷聚焦特种装备机器人产业,形成了具备独特优势的特种行业机器人应用。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COMANONE”、田螺1号等产品,亮相于2024年世界制造业大会,展示了中国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最新成果。
技术创新: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
走进中科深谷位于合肥的研发实验室,一台台机器人正在精准地完成拿、放、抬等动作,工程师们则紧盯着屏幕,实时调整参数。这里是中科深谷核心技术研发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的重要发源地。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自主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国产化替代。”中科深谷品牌部总监朱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2017年成立以来,中科深谷凭借在智能机器人底层技术领域的深耕,成功开发出“敏捷小脑”(CSPACE)智能机器人系统,填补了国内在“实时仿真控制系统”领域的空白。
这一系统的成功研发,不仅使中科深谷的产品性能直接对标欧美一线品牌,还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成本降低了30%以上。目前,中科深谷已拥有46项有效知识产权,包括18项发明专利和20项软件著作权,其产品线涵盖六轴/七轴协作机器人、双臂灵巧作业智能机器人、人形智能机器人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康养、教科研等领域。
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落地与人才培养
中科深谷的成功,离不开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公司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我们不仅注重技术研发,还通过深谷工程师学院,培养中高端技术人才。”朱亚介绍道。深谷工程师学院围绕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方向,开设了多门实践课程,目前已为行业输送了数百名高级技术人才。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成果的转化,也为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培养了大批中坚力量。
此外,中科深谷还与中电科、科大讯飞、雅迪集团、华为、蔚来汽车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落地。
全国化布局:从合肥走向全国
中科深谷的总部坐落在安徽合肥,但它的影响力早已辐射全国。目前,公司已在北京、济南、成都、重庆、苏州、沈阳、广州、武汉、西安、郑州等地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这种全国化的布局,不仅帮助公司更好地服务客户,也为未来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
“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特别是在智能农业装备、医疗行业和电力特种行业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朱亚表示。中科深谷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动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科深谷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化成果,荣获“2024安徽行业领军企业”称号。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中科深谷自主创新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期待。
“我们的愿景是通过技术创新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持续聚焦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依托2024年度获批的安徽省科技厅重大攻坚计划项目‘人形机器人-敏捷小脑’项目,以及依托‘人机协作机器人’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强化人形机器人、敏捷小脑、复合智能机器人等产品的研发迭代,加强场景化应用与数据训练,服务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朱亚表示。中科深谷不仅是一家科技型企业,更是一个充满梦想和责任的团队。未来,他们会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深谷力量。
记者手记
中科深谷的故事,是中国高科技企业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一个缩影。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结合,这家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也为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的深入,中科深谷或将成为全球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在采访的最后,记者看到实验室里一台人形机器人正在模拟人类行走。它的每一步都显得稳健而灵活,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中国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已触手可及。
(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