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电力大数据助力“窗帘之约”
文章字数:1290
    近日,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皖美共产党员服务队在瑶海区恒通社区,通过开展“社网共建”活动让“窗帘之约”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李明摄

  3月2日清晨7点,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瑶海供电分公司员工张文竹的手机屏幕亮起——恒通小区某户前日用电量异常偏低。这个看似普通的预警信息,牵动起社区服务网络的快速响应。半小时后,社区志愿者通过多方联络确认:独居在此的老人因身体不适已被子女接走照料。这场“虚惊”背后,正是合肥供电公司创新推出的“电力看护”服务在默默守护。
  在合肥市瑶海区恒通社区,“窗帘之约”早已成为邻里守望的代名词。清晨7点半拉开窗帘、傍晚6点合上窗帘,这个简单的动作不仅是独居老人的生活仪式,更是社区志愿者判断老人安危的平安信号。自2021年起,社区为独居老人定制印有特殊标识的窗帘,志愿者每日巡查开合情况,用“看得见的约定”守护老人安全。
  然而,随着老龄化加剧,“窗帘之约”服务逐渐显现出恶劣天气下覆盖困难、志愿者短缺等瓶颈。今年2月初,瑶海供电分公司和恒通社区通过“社网共建”想了一个新办法——依托合肥市能源大数据中心,把用电数据变成独居老人家中的“云保姆”。
  “在获得老人或其子女授权后,我们为每位独居老人开展用电数据分析,当监测到老人用电量突增或突减后,预警信息会及时推送给社区志愿者,帮助他们更好地为老人提供帮助。”瑶海供电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徐文卿介绍,用电监测分析系统具有数据准、实时性强等优点,不需要用户另外改装线路,就能够精准识别出老人异常用电、疑似离家等风险。
  科技的温度,藏在细节优化里。该系统在开展用电监测分析时,除了会考虑老人家中的基础用电量外,还会将季节变化、电器使用习惯等变量纳入算法中。2月16日的一次电量陡增的“假阳性”案例,供电公司在与社区志愿者求证后得知,老人家里新增了电取暖设备。工作人员随即调整该户模型的相关参数,优化算法逻辑,让监测系统更加“聪明”。
  “窗帘之约”这个始于2021年的公益活动,如今叠加电力大数据监测技术,形成了“人工巡查+智能预警”的双重保障。试点一个月以来,监测系统已成功预警3起异常事件,为社区志愿者提供了及时、有效、准确的数据辅助判断,切实实现“让大数据多跑,让志愿者少跑”。
  “数据跑腿+人工核验”的闭环机制,既保留了“窗帘之约”的人情味,又注入了智慧化新动能。“这不是替代,而是延伸。过去只能靠志愿者双腿巡查,现在数据‘跑腿’让关怀更加没有死角。”恒通社区党委书记龚雪说。
  这种创新模式正在重新定义社区养老的边界。当前,瑶海区拟持续推广“窗帘之约”活动,服务对象以辖区6层及以下住宅小区8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为主。未来,在电力大数据的强力支撑下,“窗帘之约”服务范围将进一步拓展,服务精准度将显著提升。
  作为智慧助老服务的数字中枢,合肥市能源大数据中心自2020年由合肥供电公司联合市发改委、市数据资源局组建成立以来,已动态汇聚全市水、电、气、热等能源数据超6000万条。其通过技术深度挖掘,构建起覆盖全市的能源数据资源池,创新开发出宏观经济监测、重点产业画像、民生福祉、应急环保等数据产品,形成智慧能源生态服务体系,为城市治理、产业发展和民生服务提供精准化决策支撑。
  (李明 丁文康)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