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麻醉护理全解析:从术前到术后的贴心守护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童菁
文章字数:1582
  麻醉作为手术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至关重要。麻醉护理,作为手术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还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术后康复。
  一、术前麻醉护理
  1.患者术前心理与生理准备

  术前患者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可能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抚。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生理准备,如饮食控制、睡眠调整等,以确保患者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
  饮食控制:术前6-8小时禁食、2小时禁水,以防止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和误吸。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降脂药、抗心律失常药的患者,术前清晨可继续用药,但某些药物如利血平应在术前一周停药,改用其他类型药物。长期服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患者,应依据自身情况、手术类型,决定是否停药或换药。
  生活习惯调整:术前1周戒烟、戒酒,保持身体健康状态。
  个人卫生:术前当晚清洁皮肤、修剪指甲、剃掉胡须、摘除饰物及假牙,减少感染风险。
  术前锻炼:锻炼床上大小便、深呼吸、咳嗽等,因术后多需卧床,这些锻炼有助于预防术后肺部感染,促进康复。
   2.术前药物管理与禁忌
  术前药物管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麻醉效果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需要遵医嘱准确执行术前用药方案,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同时,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禁忌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二、术中麻醉护理
  1.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操作

  摆放穿刺体位:协助麻醉医生摆放患者体位,以便进行穿刺操作。例如,进行椎管内麻醉时,患者背部靠近手术床边缘,头下垫枕,尽量前屈,肩部与臀部水平内收,双手或单手抱屈膝,显露脊柱。
  准备穿刺物品及药品:核查患者有无局麻药过敏史,协助麻醉医生抽药,并备好穿刺所需物品。
  穿刺过程中的监护:穿刺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呼吸、脉搏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麻醉医生。同时,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紧张心理。
  2.生命体征监测与保暖
  生命体征监测: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确保患者安全。
  保暖措施:手术创面越大、麻醉范围越广、手术时间越长以及输液量越多,患者体温降低的可能性和降温幅度也就越大。因此,需要加强术中保暖,如预热输入的液体、切口冲洗液,使用变温毯等,防止患者体温过低。
  三、术后麻醉护理
  1.全麻术后护理
  体位管理:对于麻醉清醒的患者,去枕仰卧位6小时,头偏向一侧,以防唾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或误吸。6小时后可改为半卧位,让患者更舒适。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防止舌根下坠或呕吐物堵塞呼吸道。给予吸氧,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
  饮食与活动:一般术后禁食6小时,根据医嘱给予饮食。在麻药作用下,身体可能会感到虚弱或晕眩,因此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或走动。可以适当地活动肢体,但要注意安全。
  疼痛管理:麻药会使疼痛减轻或消失,但在麻药效果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疼痛。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
   2.椎管内麻醉后护理
  体位与休息:术后去枕平卧或头低位6-8小时,麻醉后头痛者平卧24小时,必要时取头高足低位。保持患者安静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引起血压下降。
  生命体征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及神经系统症状,对症处理。
  下肢活动评估:评估患者下肢活动情况,注意有无局部麻木、刺痛、麻痹、瘫痪等,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低温麻醉后护理
  复温措施:低温麻醉后患者体温通常较低,需要采取复温措施。可以使用电热毯、暖水袋或保温毯等外部加热设备,逐步提高患者体温至正常水平。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血压和体温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因体温过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