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安徽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第三批)正式发布
文章字数:931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黄文静)3月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第三批)》正式发布。2021年和2023年,我省先后发布了两批共60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其中,推进沪苏浙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中新苏滁打造长三角园区合作样板等27个案例入选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充分反映了我省落实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有力促进了各地各单位互学互鉴。
第三批案例在科创产业跨区域协同上“向新求质”。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两心同创”,支持长三角区域内光源集群化建设、体系化攻关、规模化“沿途下蛋”,突破先进薄膜材料、大光栅技术等“卡脖子”难题,近三年来孵化或入股企业10余家,为能源、化工、显示、信息、医疗等行业上百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有力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在高层次协同开放上“开拓新局”。主动对接沪苏浙优质开放资源,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省委金融办、安徽证监局2023年8月指导在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腹地设立上市公司“徽客厅”,累计开展各类资本对接会、交流会、产业论坛31场,服务安徽上市公司超40家,成为皖企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创新模式”。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共同推动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和城市(县、区)“一对一”结对,深化与沪苏浙全方位合作。
在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上“探索新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路径模式,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累经验、树立标杆。
在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上“求新突破”。持续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在推动要素跨区域流动、资源跨区域共享上持续发力。省委组织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牵头在上海建设“安徽长三角人才工作站”,建立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在沪皖籍各类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
据了解,下一步,省长三角办将会同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安徽实际行动,进一步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努力在实施国家战略中打造更多创新成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第三批案例在科创产业跨区域协同上“向新求质”。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两心同创”,支持长三角区域内光源集群化建设、体系化攻关、规模化“沿途下蛋”,突破先进薄膜材料、大光栅技术等“卡脖子”难题,近三年来孵化或入股企业10余家,为能源、化工、显示、信息、医疗等行业上百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有力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在高层次协同开放上“开拓新局”。主动对接沪苏浙优质开放资源,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省委金融办、安徽证监局2023年8月指导在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腹地设立上市公司“徽客厅”,累计开展各类资本对接会、交流会、产业论坛31场,服务安徽上市公司超40家,成为皖企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创新模式”。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共同推动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和城市(县、区)“一对一”结对,深化与沪苏浙全方位合作。
在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上“探索新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路径模式,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累经验、树立标杆。
在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上“求新突破”。持续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在推动要素跨区域流动、资源跨区域共享上持续发力。省委组织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牵头在上海建设“安徽长三角人才工作站”,建立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在沪皖籍各类高层次人才信息库,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
据了解,下一步,省长三角办将会同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安徽实际行动,进一步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努力在实施国家战略中打造更多创新成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