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超快激光加工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
文章字数:511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2月25日,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该校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吴思竹教授、劳召欣教授课题组在超快激光加工研究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为先进制造、集成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生物医疗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飞秒激光加工与双向对称毛细力自组装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角度补偿和pH调控策略的双向对称手性微结构原位制备方法。该方法突破了传统手性结构调谐困难的瓶颈,为手性光学超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课题组先后取得两项重要突破:一是研制出电热-磁复合驱动的形状记忆微夹持器,其自重负载比高达2380,响应时间仅需0.9秒;二是开发出磁/光双响应形状记忆夹持器,可操控跨尺度物体,最大负载达自身重量的1730倍。研究团队还提出了一种新型飞秒激光表面处理策略。通过在钛合金表面构建微纳分级结构,显著提升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腐蚀电流密度降低97.8%,并展现出优异的长效防护能力。
  据悉,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并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了深入合作。这些创新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国在超快激光加工领域的研究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将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安徽科技报 电话/传真:0551-8490882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天智路19号原创动漫园北楼3036室
安徽科技报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3879号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